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89)
期刊文章(251)
图书(47)
学位论文(2)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52)
地方文献 (29)
宗教集要 (4)
文化溯源 (2)
非遗保护 (2)
地方风物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291)
2013(14)
2011(38)
2006(19)
2005(9)
2002(10)
2001(8)
1985(8)
196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8)
经济日报(27)
抚州师专学报(3)
文史杂志(2)
文物(2)
红豆(1)
中国书法(1)
国际广告(1)
赣州地区志通讯(1)
东南大学出版社(1)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小山词    写景抒情  宴饮观歌  惆帐心情 
描述:
仙女庙传说
作者:朱家宽  来源:江苏地方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仙女  阿斗  牢房  姑娘  赵子龙  东陵  青鸟  长江北岸  黄鹤  县官 
描述:江都市治所在地江都镇,原名仙女镇,镇因庙名。关于仙女庙的神话传说颇多,就笔者所看到的、听到的就有七八种。受篇幅所限,只能择其流传较广的介绍二三,以飨读者。
出版《王安石大传》
作者:一兵  来源:出版参考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金权政治  政治风气  陈桥兵变  反改革  下官  官商勾结  台湾作家  代金  政争 
描述:济为主轴,但成败却关系着两宋的国祚,甚至中国的发展。从许多历史资料看,王安石的改革和当时反改革的斗争手段,很像今天的台湾。除了金权政治、官商勾结,就连激烈的政争、生活的奢华、及当年
北魏孝文帝巧用《革》卦促进迁都:《资治通鉴》所涉《易》文
作者:铮甫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北魏孝文帝  《革》  《易》  阴阳观  《通鉴》  《周易》  变法改革  封建社会  平城 
描述:中时迁都洛阳记叙尤详.本文拟对孝文帝利用《周易》革卦排除迁都阻力一事略陈管见。谋略与威权并用实现迁都大计《通鉴》在记叙了孝文帝拓跋宏在实行了“三、长制”、“均田制”等改革措施后,即行谋划将部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洛阳。但是,考虑到反对迁都的鲜卑贵族保守势力的强大,不便公开提出,“乃议大幸伐齐,故以胁众。”于齐武帝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五月的一天召见群臣.“使大常卿王湛筮之,遇《革》。”孝文帝高兴地说:“‘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吉孰大焉!”①朝臣部不敢说话,只有任城王拓跋澄仗着是皇帝的叔父,位尊权重,敢于廷争面折,因而提出反驳c退朝后,孝文帝单独召见了拓跋澄,首先解释了在朝堂上厉声作色的缘故:“明堂之事,恐入人竟言,记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让拓跋浪消了气,接着就开诚布公地说出了迁都的想法:“今日之...
试论“乌诗案”对苏轼思想及创作的影响
作者:李继华  来源:周口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乌诗案”  苏轼思想  王安石变法  黄州时期  思想及创作  《续资治通鉴》  儒释道思想  王夫之  苏轼诗歌  文学创作 
描述:以为:“乌诗案”是苏轼政治上不成熟的产物。唯此,乃造成他一生的第一次跌荡,从而造成他思想及创作的质的飞跃。笔者拟从“乌诗案”前后苏轼思想的变化来探讨“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