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45)
报纸(98)
学位论文(28)
图书(18)
会议论文(1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58)
地方文献 (24)
才乡教育 (10)
地方风物 (6)
非遗保护 (1)
文化溯源 (1)
宗教集要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60)
2012(33)
2009(35)
2000(10)
1998(11)
1997(18)
1995(10)
1993(3)
1987(5)
按来源分组
其它(38)
中州学刊(5)
抚州师专学报(3)
河南教育(2)
书屋(2)
华夏文化(1)
泰安师专学报(1)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1)
瞭望(1)
桂海春秋(1)
名家治学之道
作者:暂无 来源:河南教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而不思则罔  治学方法  唐朝文学  《新民晚报》  治学之道  北宋政治  爱国诗人  王安石  借鉴参考  徐特立 
描述:名家治学之道古今中外名家的治学方法,可供不同个性的人在治学时借鉴参考。、春秋时大教育家孔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战国时思想家孟朽:“尽信书不如无书。”3、东汉哲学家王充:“知古不知
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及其振兴之道
作者:菅明军  来源:中州今古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中期  王安石变法  宋仁宗  范仲淹  庆历新政  国家财政  宋政府  官僚机构  危机  改革主张 
描述: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及其振兴之道菅明军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建国伊始,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北宋政府采取了一些轻徭薄赋、有利人民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生产力很快
宁有异,不可有假
作者:暂无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思想史  传统文化  道学  性与天道  鹅湖之会  陆九渊  周敦颐  外来文化  新的发展阶段  光明日报 
描述:如乌眼鸡,恨不得一口啄死对方,而是反复辩论,各抒己见.“鹅湖之会”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佳话.“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气象恢宏,心窗八面来风.
教孩子古诗的技巧
作者:吉联军  来源:健康必读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  语言能力    古代诗歌  儿童语言  王安石  文化遗产  风景诗  中华民族  哲理诗 
描述: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风景诗宛若一幅优美的画卷,叙事诗如一个动听的故事,而哲理诗将深奥的哲理蕴藏在简单易懂的诗句中。儿童学习古诗不但有益于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有益于培养他们的美学鉴赏力,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二~四岁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高峰期,此时便可以开始教
音乐卷中国古代音乐史
作者:金文达  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史  音乐史  中国  中国  古代  古代 
描述:音乐卷中国古代音乐史
略论宋代官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作者:李蔚 辛俊玲  来源: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专制主义  历史作用  国子  太学生  世族地主  地方学校  等级限制  王安石  《宋史》  专科学校 
描述:略论宋代官的特点和历史作用李蔚,辛俊玲宋代官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类。中央学校属于大学性质的有国子、太学、四门、广文馆;属于小学性质的有京小学、内小学;属于专科学校的有律、算学、书学、画、医学
明朝前期的陆潜流
作者:陈奇  来源: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程朱理学  《明儒学案》  吴与弼  和会朱陆    陆九渊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道德修养方法  伦理本体  兼采朱陆 
描述:明朝前期,朱学一统天下,陆衰微。陆在和会朱陆的形式下顽强地抗争着、存在着,至中叶,终于演衍成风靡天下的王
激发学生历史的兴趣
作者:陈光远  来源:安徽教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课  王安石变法  学习兴趣  《本草纲目》  社会发展规律  重大事件  西安事变  封建社会  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效果 
描述:激发学生历史的兴趣颍上三中陈光远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如果能把历史课上得趣味盎然,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根据中学生好奇、求新、记忆力强
《周礼》中的图成就及其历史地位
作者:刘克明 胡显章  来源: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思想  中国古代  《中国科学技术史》  周代社会  李约瑟  《周礼正义》  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  工程制图 
描述:《周礼》中的图成就及其历史地位刘克明,胡显章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图或图象、图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图与语言、文字、公式一样起着信息传递的功效。人们经常用绘制在平面上的图形来表示事物的形状和运动
在汉代经学中的地位
作者:杨朝明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今文经学    汉代经学  古文经学  《鲁诗》    《春秋》  《谷梁传》  叔孙通  《周礼》 
描述:在汉代经学中的地位杨朝明汉代经学有今、古文之分,“齐”、“鲁”之别.笔者曾就“齐”与西汉今文经学的关系谈过个人的看法。(《齐与西汉今文经学》,载“管予与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