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77)
报纸(52)
学位论文(4)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21)
地方文献 (9)
宗教集要 (2)
才乡教育 (1)
红色文化 (1)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24)
2007(7)
2006(7)
1999(6)
1995(11)
1990(4)
1987(4)
1986(6)
1985(5)
1956(2)
按来源分组
殷都学刊(2)
语文学刊(2)
中医药文化(2)
儒藏论坛(1)
地图(1)
农家之友(1)
企业活力(1)
民俗研究(1)
中级医刊杂志(1)
希望月报(1)
科技使吴炳新拓出了甜蜜的事业
作者:李韶华  来源:农家之友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绿色证书  生产实践  罗城县  技术应用  吴炳  种植技术  科技发展  技术培训班  事业  糖蔗 
描述:,他深有感触地说:依靠科技发展糖蔗生产,使我拓出了甜蜜的事业
信念 责任 使命 事业
作者:吴炳新  来源: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株公司  现代企业管理  信念  质量管理  社会化  决策正确  集权管理  消费需要  使命  吴炳新 
描述:亿冲刺,上缴国家税金 2亿元。今年头5个月,月产值超亿元。这样高效、快速、稳健发展的企业,实在今人惊叹不已。许多企业家和读者希望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吴炳新能讲讲如何创立和领导这个蒸蒸日上、方兴未艾的企业,从中得以启发和裨益。我刊决定,从本期开始将陆续发表几篇吴炳新先生在实践中撰写的几篇有分析、有独到见地、有思想深度的文章,以飨读者,并热忱欢迎读者来稿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胡应麟的目录学成就
作者:南炳文  来源:黄山书社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他的目录学成就则少有人详论,这不仅是胡应麟研究中的一
宋诗一代面目的成就者——王安石
作者:赵晓兰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  学杜  主变  宋调 
描述:王安石推尊杜诗、韩诗,学杜并主变求新。他的诗讲究功力,精于锤炼,喜好点化成句,考究字句来历,造语生新,诗律严谨,喜押险韵,声律拗拙,具有不涉铅华、瘦硬劲健的特色,与唐诗风貌迥然不同,即前辈诗家所称之“宋调”、“宋体”、“宋气”。王安石等独创生新,变尽唐音。宋诗一代之面目成于王安石。
论王应麟的学术成就及其特点
作者:魏殿金 杨渭生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困学纪闻  学术成就  王应麟  《四库全书总目》  《玉海》  急就篇  《三字经》  王安石  《汉书·艺文志》  地理 
描述:论王应麟的学术成就及其特点魏殿金,杨渭生王应麟是南宋儒学的殿军,一位忧时爱国、学问赅博、治学严谨的学者。他一生勤学不倦、博览群籍、著作宏富,撰有《深宁集》、《玉海》、《困学纪闻》、《通鉴地理通释
中国古代马的繁育技术成就
作者:马跃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繁育技术  相马术  中国古代  繁殖技术  杂交育种  春秋战国时期  《周礼》  选种技术  秦汉时期  《齐民要术》 
描述:精神。
昆曲电视剧《牡丹亭·拾画记》的新成就
作者:吴新雷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拾画记  牡丹亭·拾画记  电视影片评论  电视影片评论  电视剧  电视剧  地方戏  地方戏  昆剧  昆剧  中国  中国 
描述:昆曲电视剧《牡丹亭·拾画记》的新成就
略论陈自明在痈疽证治上的成就
作者:尹国有  来源:河南中医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自明  中医师  痈疽  中医病机  痈疽  中医药疗法  宋辽金 
描述: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陈氏在痈疽证治上的成就:其一,提出外科疮疡并不是局部病变,而与人体脏腑气血的盛衰和寒热虚实密切相关;其二,判断痈疽是否成脓,特别重视触诊,视之为判断正确与否的关口;其三,对痈疽
深化改革发展壮大财政信用事业:区资金管理局局长吴炳贵在全区
作者:暂无 来源:广西财政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全区财政信用工作会议  讲话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95 
描述:深化改革发展壮大财政信用事业:区资金管理局局长吴炳贵在全区
事业的支点上──李纪法创建曹棉七厂纪实
作者:杜启成 祁万青 高腾民  来源:中国公务员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棉花收购  液压打包机  支点  干部职工  棉花加工企业  共产党员  棉花生产  植棉技术  大型榨油机  全体职工大会 
描述:事业的支点上──李纪法创建曹棉七厂纪实杜启成,祁万青,高腾民如果用沧海桑田来形容曹县第七棉花加工厂的变迁,那是再恰当不过了。过去,这里是一个前不靠村,后不着店的荒滩草塘;现在,人们看到的是一排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