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刘绍棠
-
作者:张鸿涛 来源:少年月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少年 民报 报童 北平 东城区 小巷 小报 运河 反动派
-
描述:1948年的秋天,在北平市即现在的北京市东城区的大街小巷上,一位12岁的报童每天早晨拿上一摞报刊呐喊着:“卖报,卖报!新民报,新民
-
九十年代我国大学生需要结构的发展研究
-
作者:王萍 张宽裕 来源:中国地质教育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需要结构 我国大学 大学生 发展研究 九十年代 自尊自立 八十年代 非主导需要 黄希庭 男女生
-
描述:大学生是青年当中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是未来祖国现代化建设大业的栋梁,他们的需要结构是否健康发展,关系到能否成为合格的“四有”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探明大学生需要结构的特点
-
春
-
作者:国乃全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中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词句 少年 春风 红梅 白居易 主题词 王安石 毛泽东 李商隐 于谦
-
描述:春为一岁之首,又称阳节、韶节、淑节、艳阳、青阳等。春亦指生机。用它做主题词可组成多类词句。
-
可唱可听之美:黄梅戏《啼笑因缘》音乐赏析
-
作者:张光亚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啼笑因缘》 黄梅戏 音乐赏析 戏曲音乐 沈凤喜 音乐风格 音乐的美 三十年代 大学生 美的境界
-
描述:深。黄梅戏《啼笑因缘》音乐的成功,主要就在于它基本上达到了可唱可听之美的境界。这个戏在合肥、无锡等地演出时,不少观众其中还有一些大学生到后台来要谱子,他们不但爱听而且爱唱,急着想学。很多观众
-
《绍棠随笔:四类手记》后记
-
作者:刘绍棠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支队长 香港回归祖国 随笔 日本鬼子 蒋介石 大学生 游击队 民主政府 乡土文学 刘绍棠
-
描述:这是今年三月十二日逝世的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刘绍棠同志《绍棠随笔:四类手记》的《后记》。我们在此发表,一则本文反映了作者对祖国香港的殷切盼归之情,同时也借以表达我们对这位著名乡土文学作家的深切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