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002)
期刊文章(1783)
图书(80)
学位论文(36)
会议论文(2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469)
地方文献 (328)
地方风物 (46)
宗教集要 (25)
红色文化 (24)
才乡教育 (16)
非遗保护 (13)
按年份分组
2013(155)
2012(220)
2011(289)
2010(820)
2008(316)
2007(132)
2006(78)
2005(69)
1995(46)
1992(21)
按来源分组
京郊日报(19)
解放军报(9)
儿童文学(2)
北京教育(普教版)(1)
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1)
中国地产市场(1)
学习博览(1)
中州学刊(1)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1)
汽车周刊(1)
昆剧舞台 柯军突起:民进会员、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昆
作者:桂明 见涛  来源:时代人物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苏省  中国昆剧  院长  多媒体  牡丹亭  副主席  长生殿  古希腊戏剧  演出形式  表演艺术 
描述:于公元前5世纪的
从《霍小玉传》到《紫钗》:试探两种文类所衍绎的「传奇美感」
作者:傅正玲  来源:兴大中文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  传奇  文言小说  文言小说  昆曲  昆曲  霍小玉传  霍小玉传  紫钗  紫钗 
描述:小說、話本、諸宮調、雜劇、崑曲等文類,亦統貫出一脈相承的美感特質。 明傳奇從作品結構到美感精神,表現出抒情文學的特質,湯顯祖的作品深具代表性,唐傳奇的〈霍小玉傳〉先後被他改編成兩齣劇作,他從唐傳奇中所擷取的並不只是故事輪廓,當中更有抒情美感的詮釋與轉化,傳奇之美從〈霍小玉傳〉到〈紫釵記〉正可見其在不同文類中的衍繹。
三生一梦“牡丹亭”:吴吴山三妇与《牡丹亭还魂
作者:田薇  来源: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三妇  三妇  女性读者  女性读者 
描述:代表,三人前后花费三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女性评点《牡丹亭》的杰作——《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
龙开胜书法字帖五种 宋曾巩学舍
作者:龙开胜书  来源:中国书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龙开胜,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其书法作品以古为本又融汇创新,在深入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体现了艺术中雅俗共赏的审美特征。
———我校闽江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陈道炼
作者:李连富  来源:福州大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搞科研的人都很忙,他也不例外,每天早出晚归,为了撰写专著,他甚至忙得无暇去照一张专著用照。连课余运动锻炼,都是为了更好地调整身心,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第二天的工作。 2009 年2 月,他得到中科院科学出版基金的资助,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三部专著;同年12 月,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
吾生求正义 执法为人民 ——尉氏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副局
作者:李占军  来源:开封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尉氏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何涛凭着过硬的政治素养、法律素养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在反贪战线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捍卫了法律的尊严,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被评为全市优秀检察官、青年岗位能手,荣立个人三等功。 2008年,何涛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某乡卫生院院长有贪污的嫌疑,
他把根扎在里伍-——全国劳模、四川里伍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
作者:暂无 来源:甘孜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个人档案:陈道前,河南商城人,1965年3月出生,汉族,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共党员,四川里伍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副教授。 陈道前2001年底到里伍铜业公司,先后担任总经理、董事长兼党委书记。近十年来,他作为公司主要负责人,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优化结构,加强管理,使任前每年300余万元利润
世博村的“大管家”——世博锦江公寓酒店客房部主管陈乐钧
作者:暂无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孟群舒 世博会外国场馆的外籍参展人士大多住在世博村,一天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世博村度过,这里是他们在上海的“家”。世博锦江公寓酒店客房部主管陈乐钧无疑是这里的“大管家”。 与一般的酒店不同,世博锦江公寓酒店接待着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老外”。面对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客人,陈乐钧
“五毒”俱全 五色绚然 昆剧名丑张铭荣
作者:叶骅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表演  折子戏  高难度  演员  昆剧  绝活  武戏  医生  技艺 
描述:清代名丑杨三(即杨鸣玉,苏州人,曾跻身同光十三绝之列)表演五毒戏最为拿手,他去世后,这类绝技一度遇冷,故当时社会上曾有杨三一死无苏丑,京中五毒乏后人的俚语广为流传。
昆丑的骄傲与哀愁:“五毒”俱全 五色绚然:昆剧名丑张铭荣
作者:叶骅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骄傲  骄傲  昆剧  昆剧  杨鸣  杨鸣 
描述:清代名丑杨三(即杨鸣玉,苏州人,曾跻身“同光十三绝”之列)表演“五毒戏”最为拿手,他去世后,这类绝技一度遇冷,故当时社会上曾有“杨三一死无苏丑,京中五毒乏后人”的俚语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