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
作者:郭灿金 张召鹏 来源:青年博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误解 常识 文史 伯劳 燕子 周礼 明朝 公室 分飞 真正意义
-
描述:具(和现在工地上上楼板所用的叼板机的工作原理很相似)。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
阮大铖戏剧艺术论
-
作者:胡金望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研究 戏剧艺术 戏曲艺术 燕子 灯谜 戏曲创作 汤显祖 女主人公 关目 艺术特征
-
描述:》一曲,鸾交两美,燕合双姝,设景生情,具徵巧思;《春灯谜》之十错认,亦似有悔过之意,隐然露于楮墨外。然其人既已得罪名教,即使阳春白雪,亦等诸彼哉之例,置而不论可矣,况其文章之未必能醉人心腑耶!而明末
-
易误解的五大文史常识
-
作者:郭灿金 张召鹏 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伯劳 常识 周礼 燕子 公室 分飞 明朝 真正意义 药材 比喻
-
描述:棺的工具(和现在工地上上楼板所用的叼板机的工作原理很相似)。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用丰碑来牵引自己的棺材,《周礼》有云:“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所谓“公室视丰碑”,就是公室成员死后,要用以大木立于墓圹的四周,上设辘轳,用以下棺于圹。该规格本来为天子之制,后来诸侯也僭用之。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对于丰碑的使用范围仍然有着严格的限制。季康子的母亲去世之后,公输般劝说季康子用丰碑来下棺,结果就遭到了别人的一番挖苦(事见《周礼·檀弓》)。 显然,所谓的丰碑在当时的语境之下,就是一种特殊的葬礼规格。先是只有天子才可使用,后来发展到公室成员,再往后发展到诸侯亦可用。后人沿袭了此种习俗,使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百姓也学着用起了“丰碑”,他们在自己亲人的坟前立起了石头。
-
两唱《蝶恋花》
-
作者:沈云云 王冬青 来源:优秀作文选评(高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主人公 西风 燕子 境界 晏殊 孤独 不寐 白描 庭院 通宵
-
描述:一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滨州飞出“金”燕子徐春燕目标直指伦敦奥运
-
作者:暂无 来源:济南时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滨州飞出“金”燕子徐春燕目标直指伦敦奥运
-
舞剧《牡丹亭》赏析
-
作者:暂无 来源:贵阳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鑫桦 近日,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大赛”在上海大剧院落幕,舞剧金奖由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和北京大都阳光艺术团合作创演的舞剧《牡丹亭》摘得。 舞剧《牡丹亭》从剧本创作到搬上舞台历时仅一年半时间,这对于一个大型舞剧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为了在保持原著核心精神同时有所创新发展,创作人员进行了广
-
牡丹亭《惊梦》赏析
-
作者:许幸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惊梦 惊梦 六曲 六曲
-
描述:送的“晴丝”,通过赏评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对生活热爱对爱情渴望的深被封建礼制束缚的少女形象。
-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
作者:冯志平 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欣赏 西方国家 高等学校 教材 音乐史 西方国家 高等学校 教材
-
描述: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
作者:田可文 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名作 音乐欣赏 中国 高等学校 教材 音乐史 中国 高等学校 教材
-
描述: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
中国音乐史与名曲赏析
-
作者:曹美韵 来源:浙江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史 音乐史 中国 中国 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 中国 中国
-
描述:中国音乐史与名曲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