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674)
报纸(714)
学位论文(187)
图书(150)
会议论文(4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694)
地方文献 (27)
宗教集要 (17)
地方风物 (16)
文化溯源 (5)
非遗保护 (4)
才乡教育 (3)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419)
2012(517)
2011(522)
2010(515)
2009(450)
2006(336)
2002(232)
1996(229)
1985(140)
1984(123)
按来源分组
其它(257)
宋代文化研究(86)
史学集刊(9)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
侨园(4)
辽海出版社(4)
快乐阅读(2)
岭南文史(2)
西藏研究(2)
社科与经济信息(1)
论历史人物及其阶级
作者:陈旭麓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195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评价历史人物  小地主  革命  阶级社会  大地主  王安石  思想行动  地位  人民  白居易 
描述:份是可能转化的,现实社会如此,历史人物所处的社会也如此,当然有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巨大区别。因此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必须掌握这个客
论清初蒙学理论与实践和贾氏家塾中的师友之道
作者:张毕来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家塾  孟子  王安石  正统儒学  科举  千字文  文史哲  孔子  理论与实践  朱熹 
描述:本文是作者《贾府书声》中的一章.《贾府书声》一书探讨儒学与《红楼梦》的关系.第三节已见《文史哲》,这里发表的是第一、二节.
论我国古代俳优的讽谏艺术
作者:李晓云  来源:青海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国古代  王安石  幽默语言  俳优  谐音双关  寓庄于谐  修辞手法  元杂剧  中牟县  表达方法 
描述:论我国古代俳优的讽谏艺术
论元遗山的哲学思想
作者:降大任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思想  元遗山  蒙古国  金元之际  天命论  经世致用  王安石  中原地区  地理环境决定论  耶律楚材 
描述:治者在利用学术宗教上较为宽容、开放的
满园春色关不住——咏春诗拾趣
作者:叶春茂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春  晚唐诗人  字里行间  北宋政治  欧阳修  王安石  亭台楼阁  变化无穷  自然景象  唐王朝 
描述:。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把刚刚披上新春外衣的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描绘得惟妙惟肖,生机盎然。诗人的咏春诗不少也是言...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注商
作者:左景仁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山  褒禅山  注释  语言环境  王安石  文字  课本  疏通  注家  名称 
描述:《游褒禅山记》中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一句,由于注释有误,串解与原文卯榫不合,难以疏通。课本在几次修订改版中对该句注文有所推敲,但一直没有抓住要害,至今含胡其辞。问题在于注家忽视了该句的语言环境,不能准确地注释其为文以及独字。
刘因《明妃曲》发微
作者:王星琦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因  王安石  王昭君  昭君出塞  毛延寿  白居易  马致远  西京杂记  昭君故事  汉宫秋 
描述:一说到《明妃曲》,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王安石的二首同题之作,诗中王昭君"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的黯然销魂之态,以及汉元帝"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的追悔莫及之状,都神情毕肖,活生生
“异同比较法”十议——谈中学语文教材的组元
作者:宋家淇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材  异同比较  思想政治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  王安石  语言体系  文章体裁  阶级教育  单元  七绝 
描述:,败局难回。读之,引起我对于如何改编现有部编中学语文教材单元的一些设想。开国以来,中学语文教材,不论是部编或省编的,不论是文学、汉语分编或含编的,大抵是按思想政治教育(如阶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际主义教育,等等)、文章体裁(如记叙、议论、说明等)和语言体系(先白话,后文言,文言又是集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谈谈杜甫诗歌的叠字修辞
作者:吕家林  来源: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诗歌  叠字修辞  《古诗十九首》  《诗经》  《楚辞》  王安石  人的使命  《日知录》  灿烂夺目  郭绍虞 
描述:”(《增补杜工部诗序》)宋人蔡梦弼在《杜工部草堂诗笺跋》中写道:“自唐讫今余五百年,为诗学之宗师.”今人张元济在《宋本杜工部集跋》中写道:“少陵诗圣……,备藻丽之态,实积众流之长,为千古宗仰而不替.”历来研究杜甫的文章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但每得每新,看来“诗圣”丰碑仍将挺立于中国人,乃至华夏子孙的心目中.因此,用现代科学对杜甫进行研究就是年青一辈人的使命.
试析“熙宁新法”的行废
作者:李达三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北宋中期  熙宁  改革设想  地主阶级  土地占有  财政危机  中央集权  土地兼并  统治者 
描述:试析“熙宁新法”的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