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2966)
报纸
(2620)
图书
(384)
学位论文
(63)
会议论文
(5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600)
地方文献
(250)
非遗保护
(67)
宗教集要
(48)
红色文化
(48)
才乡教育
(35)
地方风物
(35)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3
(366)
2012
(696)
2010
(365)
2008
(268)
2005
(152)
2004
(162)
2003
(144)
1998
(132)
1995
(89)
1989
(36)
按来源分组
美术观察
(8)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3)
今日电子
(2)
商业文化
(1)
法制与社会发展
(1)
湖北招生考试
(1)
时装
(1)
中国经济周刊
(1)
钟山
(1)
山东房地产
(1)
相关搜索词
中国
半导体产业
“十一五”规划
周代
天官
半导体工业
改革
作品
公司
二板市场
吴炳新
刘少奇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城市性
市场
制鞋业
制冰
现代
天人合一
史学
作品集
何源富
中国古典艺术
唐山学院
德意志
生存状态
刘志丹
农村信贷
祠堂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市场与鉴藏主持人语 李纪贤□市场经纬朱浩云 浅谈中国油画的】搜索到相关结果
6087
条
靳绥东会见
中国
侨联代表团一行——王保存陶明伦高献涛吴宏蔚等
作者:
马基随
杨委峰
来源:
商丘日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靳绥东会见
中国
侨联代表团一行——王保存陶明伦高献涛吴宏蔚等
走一条不寻常的路 建一座
中国
新锑都——贵州兴黔联合锑品实
作者:
李欣
来源:
经济工作月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
访谈录
焦锑酸钠
总经理
贵州黔西南
开发领域
黔西南州
总工程师
锑资源
精锑
描述:
我的职责。 为此,我们作了大量的调研,
心灵放牧 缅怀舒同将军
朱
善平
作者:
暂无
来源:
抚州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心灵放牧 缅怀舒同将军
朱
善平
历史深处能诗意美:
朱
仙镇的古街名
作者:
刘永涛
来源:
华夏文化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名镇
朱
仙镇
诗意美
《太平寰宇记》
街名
文化中心
《宋史》
公元前
描述:
”,每纲有船30只,合计6000只,分别在汴河、蔡河、五丈河承担漕运任务,其中蔡河年漕运量就在60万石以上。
《与
朱
彊村书》作者考辨四
作者:
王培軍
来源:
词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词
作者考辨
前序
判断
王鹏运
别录
第三
老人
衰世
符契
描述:
翔台省,略同于元献。夏六月手《珠玉》一编,字(?)句规,五日而卒业,视元献不失累
追忆青春的军营叙事:与
朱
曼鸢对话录
作者:
徐艺嘉
来源:
神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短篇小说
对话
叙事
军营
青春
追忆
文艺创作
《牡丹亭》
描述:
龙记》等,曾获全军军事题材中短篇小说一等奖、第十二届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一等奖等奖项。
陈文蔚、徐元杰和会
朱
陆的倾向
作者:
王伟民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和会
朱
陆
朱子
格物穷理
约礼
陆象山
象山先生
陆学
发明本心
为己之学
尊德性与道问学
描述:
陈文蔚、徐元杰和会
朱
陆的倾向王伟民宋代儒学的发展,出现了
朱
陆学术的分流。这充分暴露出了儒学本身所隐含的矛盾。如:心与理、做人与做圣人、博文与约礼、成己与成物、格物与诚意等矛盾。这些矛盾的双方初看起来
真理与意识:从佛性论争到
朱
陆异同的二种哲学类型
作者:
林镇国
来源:
国立政治大学哲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
心
佛性
唯识
如来
藏
慧沼
法宝
朱熹
陆象山
现象学
描述:
来说,奘传唯识学(慧沼)和程朱理学主张心理二分,而如来
藏
思想(法宝)和陆王心学则主张心即理,彼此之间既有历史的连续性,也显示出哲学类型的普遍性。本文结论时,将试图从现象学的视角,特别是从胡赛尔到海德格
对唐君毅谈
朱
陆异同源流之反思
作者:
杜保瑞
来源:
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君毅
朱熹
陆象山
二程
朱
陆之争
工夫论
描述:
君毅意旨细腻,分解绵密,虽过多翻折推说,却实为正本清源之举,一扫前人之窠臼弊端。
陆九渊心学思想探微:以
朱
陆交往为线索
作者:
丁国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朱熹
交往
本心
道
描述:
之会,陆九渊与朱熹首次相识,彼此间切磋学问,陆氏之和诗直贯孟子之真生命,表达其“本心”思想以及直契本心之易简工夫;通过解“九卦序”更是提出了一条“使君子身修而天下治”的“易”学工夫进路: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在本心从呈现到扩充再到成己成物的过程中,君子以达身修之效,进而建平治天下之功。 南康之会,象山以“辨志”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以明自身学术为儒门正宗,同时辨明求道之方向,肃清学者之私欲,尽显心学入门之要;论及为学之病,陆九渊认为当时求学者之观点皆不能见道,皆是虚见虚说,而且这些虚说虚见对学者求道没有任何的帮助,甚至可能成为学者求道路上的阻碍,荧惑学者,故力辟之,以期学者能迷途知返,直契本心;在此期间与朱子讨论告子相关思想时,象山以为告子是孔门别派,其最终的途径虽能通向圣人之域,但是这种由外而内的方式却显得极为不自然。他赞扬告子的行为引起了朱子的极大不满。并在“义外”问题上和朱子再起分歧,在陆九渊看来,“义”是一种道德情感,它应该是由人内心自然生发而形成,任何外在因素的介入都在破坏“义”的内在性,虽然人的行为会符合道德规范,但是符合“义”的要求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义”,以致于朱子斥其为告子。 书信是陆九渊与朱熹交往中十分重要的媒介,这些信件承载这两人的思想以及思想的碰撞。他们通过书信相互切磋学问、慰问对方的境况、讨论政治问题(如陆九渊的轮对奏劄)以及进行“无极太极之辨”,二人各抒己见,表明自己的思想。 概而言之,在一次次的交流中,陆九渊宣传心学思想,同时为自己正名——儒家正宗。他一方面表达其本心功夫论符合“道”,另一方面对朱熹的“道问学”进路进行抨击以彰显自己的思想。
首页
上一页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