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775)
报纸
(239)
会议论文
(22)
学位论文
(20)
图书
(1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81)
才乡教育
(122)
地方文献
(57)
宗教集要
(7)
红色文化
(3)
按年份分组
2014
(131)
2013
(44)
2012
(63)
2007
(29)
2006
(27)
2004
(24)
1999
(44)
1998
(66)
1994
(20)
1991
(14)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
(54)
其它
(46)
船山学刊
(6)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
宜宾学院学报
(2)
东吴哲学学报
(1)
办公室业务
(1)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
国立政治大学哲学学报
(1)
清史研究
(1)
相关搜索词
根本分歧
哲学
王学统
如来藏
工夫论
宋代
情
异同
陆九渊
冯延巳词
《朱子晚年全論》
《洪范传》
南北朝
礼记
大地主
妇人大全良方
哲学思想
区别
为学路径
朱陆之辩
程颐思想
理气未始相离
理学
朱熹
周濂溪
哲学史
和会朱陆
太极
哲学研究
首页
>
根据【检索词:朱陆异同说】搜索到相关结果
66
条
千古成败
说
项羽
作者:
周树青
来源:
学习月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项羽
乌江
巨鹿之战
江东
鸿门宴
咏史诗
东渡
楚国
王安石
震颤
描述:
兮气盖世"的慷既激昂,也有"虞兮虞兮奈若何"的苍凉凄楚,但最为动人的,还要算那毅然决然的"乌江自刎"的悲壮场面了:"于是项羽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拢船靠岸)待,谓
陆
象山眼睛向下的哲学思考
作者:
吴文宙
吴文鼎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以民为心
以民为心
损上益下
损上益下
扫上兼下
扫上兼下
合下便是
合下便是
描述:
在上下尊卑的礼治社会中,
陆
象山以平民哲学家的目光,注视着下层黎民,并提出了许多哲学思考,体现了他的君权民主思想的萌芽。
颇具特色的
陆
象山道德人格教育观
作者:
修淦川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
象山
道德
人格教育
儒学
教育思想
南宋
人生观
描述:
颇具特色的
陆
象山道德人格教育观
应当重视
陆
象山研究(代序):[陆九渊]
作者:
李国强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
哲学
中国
中国
描述:
应当重视
陆
象山研究(代序):[陆九渊]
陆
象山眼睛向下的哲学思考:[陆九渊]
作者:
吴文宙
吴文鼎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
哲学
中国
中国
描述:
陆
象山眼睛向下的哲学思考:[陆九渊]
陆
象山的“收拾精神,自作主宰”:[陆九渊]
作者:
艾幼光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
哲学
中国
中国
描述:
陆
象山的“收拾精神,自作主宰”:[陆九渊]
陆
象山的“收拾精神,自作主宰”
作者:
艾幼光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收拾精神
自作主宰”
陆
象山
陆九渊
怀疑精神
个性差异
“心”
“六经皆我注脚”
个性发展
独立自主
天赋素质
描述:
陆
象山的“收拾精神,自作主宰”
古代自荐方式
说
略
作者:
杨善麟
来源:
领导科学杂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当权者
孟尝君
王安石
政治主张
《史记》
司马徽
刘备
封建士大夫
自我实现
“二传手”
描述:
象,呈《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该言事书洋洋万言,剖析当时社会“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阐论“改易更革”的政治主张,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视,在朝野上下产生震动,实现了王安石以谏自荐的目的,为以后入阁拜相、推行变法打下了基础。以谏自荐的方式,对抱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思想的古代志士仁人来说,是一种常见的
金圣叹腰斩《水浒传》
说
质疑
作者:
周岭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圣叹
《水浒传》
“腰斩”问题
腰斩《水浒》
罗贯中
《西厢记》
《沉吟楼诗选》
王圻
胡应麟
金批
描述:
长期以来,金圣叹“腰斩《水浒》”之说几成定论,本文作者则根据自己对版本的考据和理解,对于此传统观点的三个证据一一提出质疑,继而详细论证了《水浒》七十回本并非金圣叹所腰斩,而是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的底本。
陆
象山并未否定客观世界及其物质存在和变化
作者:
余雪真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
道
理
理
本
本
末
末
始
始
终
终
无穷
无穷
描述:
陆
象山以“心”为观察、探索宇宙的枢纽.承认客观世界及万事万物的物质变化,即“道”和“理”,顾之则吉,逆之则凶。客观的物质变化,加之不可,损之不可,改之不可,舍之不可,要人自理会。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