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13)
报纸(240)
图书(16)
学位论文(11)
会议论文(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00)
地方文献 (142)
非遗保护 (17)
地方风物 (14)
才乡教育 (9)
红色文化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133)
2013(44)
2010(62)
2007(33)
2006(26)
2005(25)
1999(10)
1988(15)
1984(9)
1980(5)
按来源分组
名作欣赏(5)
美术杂志(4)
南国红豆(2)
今日中国:中文版(1)
东方翻译(1)
中外食品工业(1)
中国房地产估价师(1)
食品工业科技(1)
航空维修与工程(1)
江西日报(1)
此时无声胜有声: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空白艺术的应用
作者:黄华君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空白艺术  培养学生  教学过程  三个方面  主观能动性  国画创作  心理学  有声  王安石变法 
描述:一、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借用空白技巧的作用"空白"原是国画创作的一种方法。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借用空白技巧,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至少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从心理学和美学的角度看,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留下一点空白可让学生产生
青春版《牡丹亭》给南充传统艺术的启示
作者:暂无 来源:南充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易立权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大木偶剧院获悉,该剧院结束了2009年在峨眉山的定点演出。对于大木偶剧院来说,因为人员不够,他们接到国外的演出邀请函如雪花般飘来,但因为力不从心而推掉不少,因而只能选择一些“战略性据点”。 和大木偶一样,南充的川北灯戏、川北皮影戏以及南充傩戏
昆曲《牡丹亭·游园》的戏曲艺术分析
作者:钱国桢  来源: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游园》  《牡丹亭·游园》  艺术分析  艺术分析 
描述:初步艺术研究,试图探索我国众多戏曲艺术的分析方法。为最终建立中国戏曲艺术作品分析学添砖加瓦。
于丹大剧院畅谈艺术启蒙
作者:罗颖 程宁  来源:小演奏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家大剧院  审美艺术  艺术教育  启蒙  昆曲  牡丹亭  生活中  分享  生命  感受 
描述: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做客国家大剧院会员俱乐部,与古典音乐推广者陈立一起畅谈艺术和生活。于丹在交流中她说话的时间加起来不下90分钟,于丹也实在,不说空话套话,从自己与戏剧戏曲的缘分,到在大剧院
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参观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9月23日上午,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等人在省委宣传部、晋中市委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古城平遥参观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李纪恒一行先后参观了平遥迎薰门、摄影展柴油机厂、棉织厂、县衙等展点
苏博精彩活动迎接“国际博物馆日”-昆博推《汤显祖与“临川四
作者:暂无 来源:姑苏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李婷)明天是“国际博物馆日”,2010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在刚刚过去的双休天,苏州博物馆举行了多项精彩纷呈的互动活动,以迎接一年一度的节日。5月18日也是中国
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明日在上海开幕我市一学者会上宣读最新汤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晚报首席记者游中堂 晚报讯为期5天的2010上海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明日起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机构和韩国、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国的多名汤学专家学者齐聚上海,对明代大戏曲家
举办首届汤显祖国际艺术节开展京剧戏迷票友会等活动今年我市重
作者:梁佩玲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第一届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艺术节;文化部门还将举办江西(抚州)京剧戏迷票友会及节庆文化活动等。 去
参加首届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展才乡魅力举办纪念汤显祖诞辰4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将全力参展首届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并举办首届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艺术节等一系列纪念汤显祖诞辰460周
古风新义:刘绍刚篆刻艺术的理性与浪漫
作者:王京涛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篆刻艺术  古文字  艺术家  简牍帛书  赵之谦  四大家  书法篆刻  艺术流派  学术  学者型 
描述:从晚清篆刻四大家中的赵之谦、黄牧甫,到近代的乔大壮、当代的蒋维崧,再到刘绍刚,一直延续着学者型艺术流派的精神。这派印风根植于传统,除了在艺术上追求古朴、含蓄、文雅的风格外,还讲求以古文字入印,用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