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吞山川之浩气 接生民之朴直——从苏轼的词作苏轼人格的魅力
作者:张海红  来源:赤峰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作品  人格  词作  中国文化传统  人品文品  文学艺术  林语堂  王安石变法  鲜明个性  为人处世 
描述:苏轼一生命运多舛,从二十一岁步入宦海,便一直在政治漩涡中起伏,但无论是沉是浮,无论是朝廷高官还是带罪贬谪,他为人处世、做人的本性却从不曾改变。那得意时的淡然,失意时的泰然;那从政之直,为人之真,如松山风月,高超淡远,虽一生坎坷,但人品文品却永远高风亮节。
从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其诗的词化:兼论晏殊诗词
作者:彭娟  来源:新闻天地(论文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无题诗  诗的词化  “水远山长  音书难达”意象 
描述:表现突出。本文试图通过赏析这首诗浅析这一现象,并阐述水远山长、音书难达意象在古代诗词中的文化意义。
荆公体自妙 暮年益风流——从一首诗王安石晚年创作风格
作者:杨海霞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创作风格  王荆公体  晚年  小诗  主人  作者  花木  自然山水  风流 
描述:《书湖阴先生壁》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诗作,湖阴先生是作者住在金陵紫金山(钟山)下时的邻居。该诗共二首,我们不妨选其第一首来看王安石先生晚年创作风格。这首题壁之作,描写山中人家的初夏景色,清新别致,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得的文人雅趣。
用健康的眼睛世界——近视防治专家王英教授谈“启明视力再教
作者:胡兴启 任岩东  来源:校长阅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视力不良  视力健康  近视眼  眼球运动  教育  行为矫正  康复疗法  视力矫正  方案  防治 
描述:用健康的眼睛世界——近视防治专家王英教授谈“启明视力再教
隐而不退的叙述者——从叙事视角的转换汤显祖戏剧的改编艺术
作者:吕贤平  来源: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叙事视角  “临川四梦”  唐代小说 
描述:中的许多人物具有了显在的叙事功能,这种替身的叙事在本质上是一种全知叙事,由此可以窥见汤显祖戏剧叙事艺术之一斑。
从龚廷贤医籍歌括用韵明代赣方言的若干特点
作者:李军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廷贤  歌括  用韵研究  明代  赣方言 
描述:明代名医龚廷贤医籍五种中的歌括用韵多以方言入韵,符合其所说的“括俚言”的特点,可以归纳出明代赣方言13条语音特征。
“鸡肋不易弃,吏隐徒空言”:从邓漠“鸡肋”说士大夫的人生
作者:孙宏哲  来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渼  士大夫  困境  选择 
描述:文章通过邓渼的诗作评析了其“官如鸡肋”的说法,并进而探讨了封建士大夫“势”与“道”的人生困境及不同的人生选择,明确了“吏隐”的局限性。指出正直士大夫舍身求法的历史进步意义。
“火眼金睛”西部——访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吴炳方研究员
作者:李瑞林  来源:森林与人类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遥感应用  中国科学院  产业化  西部大开发  西部生态环境  吴炳  研究所  研究员  高技术计划  卫星遥感 
描述:云南省西双版纳某自然保护区 1990年与 2000年卫星遥感图像比对发现有不确定性变化,科研人员经实地勘察,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在这一保护区的核心区,竟然有人生活居住,刀耕火种,砍雨林种橡胶,对保护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从陈洪绶与周亮工交游明末文人之人格心态
作者:平志军  来源: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洪绶  陈洪绶  周亮工  周亮工  交游  交游  述论  述论 
描述:遗民画家陈洪绶与贰臣文人周亮工,以文字定交明末,并由对彼此才艺的知赏,加之思想的相通,终成莫逆交,至死不渝。梳理辨析二人交游事迹,对于我们了解明清之际文人人格心态,及遗民与贰臣两大群体的为人处世与艺术创作不无裨益。
新闻精品应是精心生产出来的―从北京新闻奖评选北京市新闻精
作者:晓河  来源:新闻与写作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精品生产  新闻奖评选  产出  北京市  新闻精品  精品意识 
描述:精品是生产出来的,是精心生产出来的,而且是有心人精心生产出来的。所谓有心,就是指有精品意识。每年一次的北京新闻奖评选活动,日前已经落下帷幕。笔者在此谈谈对这次评选活动的感觉,可能不甚准确,谨供对此项工作感兴趣的同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