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771)
报纸(984)
图书(181)
学位论文(173)
会议论文(4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931)
地方文献 (171)
宗教集要 (12)
地方风物 (9)
非遗保护 (9)
红色文化 (7)
文化溯源 (6)
才乡教育 (5)
按年份分组
2011(581)
2009(497)
2005(273)
2002(253)
1997(217)
1996(239)
1994(228)
1993(121)
1987(145)
1979(40)
按来源分组
中文自修(17)
博览群书(13)
佛教文化(8)
辽宁大学出版社(2)
中华书局(2)
中国医疗保险(2)
新语文学习(高中)(1)
今日中国出版社(1)
山西教育(初中版)(1)
统计教育(1)
中国古代的室名
作者:白放良  来源:当代图书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命名者  当代图书馆  胡应麟  叶昌炽  古代名人  冯梦龙  白居易  中国古代  屈大均  古籍 
描述:指正。
也谈戏曲史上的“汤沈之争”
作者:周育德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沈之争  王骥德  牡丹亭  戏曲史  吴江派  万历年间  临川派  冯梦龙  斗争 
描述:据说,我国戏曲史上有过那么一场大辩论,即明代万历年间爆发的“汤(显祖)沈(璟)之争”,并且扩而大之,说是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为首的“临川派”在创作和理论上的斗争。据说,这场斗争界限森严,壁垒分明,势同水火,剑拔弩张,并且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是空前的。二十余年来,随着我
天然与意趣——也谈青春版《牡丹亭》的改编
作者:徐燕琳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改编者  白先勇  柳梦梅  天然  千字文  冯梦龙  成就辉煌 
描述:看到白先勇先生执导的《牡丹亭》以前,我对这个问题是悲观的。
“沈汤之争”的历史观照
作者:周秦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历史观照  戏曲研究  传奇  曲律  曲学  新声昆山腔  冯梦龙  原作 
描述:在该剧的创作、修改过程中,《牡丹亭》传奇已经通过特定的渠道在吴中传播并产生影响。江熙《扫轨闲谈》:
案头与场上:以汤显祖传奇落场集唐诗见明清曲家戏剧观
作者:刘叙武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落场诗  集唐  案头  场上  汤显祖  王骥德  臧懋循  冯梦龙 
描述:集唐诗.从晚明清初传奇创作实践来看,剧作家已经找到“案头场上,两擅其美”的办法.
着力解决农民出行、乘车 尤溪县率先实现村村通班车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吴宏雄) 近日,尤溪县汤川乡黄林村首次迎来特殊的“贵客”——一辆闽通长运公司中巴班车。这是黄林村建村以来,第一台开到村里的班车,也是全县最后开通班车的建制村。至此,尤溪县所辖250个建制村全部通上班车,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建制村百分之百“村村通”,全县30多万农民圆了世代的梦想。 作为
简说李觏
作者:傅林辉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王安石  王安石  曾巩  曾巩  孟子  孟子 
描述:李觏一生从事教育工作 ,尤其注重平民教育。他想要改革北宋的朝政 ,因为他未得机会进入仕途 ,所以无法实行自己的改革主张。胡适说李觏是王安石思想先驱 ,理由不充分。说曾巩是李觏的学生也无史料依据
李觏的革新思想述评
作者:乐文华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革新思想  革新思想  "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  王安石  王安石 
描述:间存在直接的交往,但重要的是两者的革新思想基本一致。李觏是王安石的先驱,王安石将李觏的理想付诸了实践。李觏与王安石以非主流的身份同占据宋学主流的程朱理学相对而立、相映成趣,并对南宋以陈亮、叶适
项羽?何不渡乌江?
作者:王仲孚  来源:史学汇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项羽  乌江  杜牧  王安石  项羽  乌江  杜牧  王安石 
描述:,重新号召江东子弟,仍有机会与刘邦再战,一决胜负。但是宋代的王安石对於杜牧的看法就不以?然,他在〈乌江亭〉一诗云: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江东子弟今虽在,肯?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认?,即使项羽只身渡过
论王荆公体
作者:张锡龙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代  王安石  诗歌  风格  荆公体 
描述:予肯定。建国以来,王安石诗歌作品更加受到重视,研究者更是络绎不绝,研究成果甚丰,对王安石诗歌艺术特色有了深刻而准确的把握。 笔者认为,对于王安石这样一位诗坛巨擘来讲,当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