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182)
期刊文章(1124)
学位论文(57)
会议论文(38)
图书(3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318)
地方文献 (48)
地方风物 (23)
宗教集要 (22)
红色文化 (13)
才乡教育 (5)
非遗保护 (4)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4(659)
2013(237)
2010(1033)
2008(371)
2002(20)
1987(19)
1982(14)
1961(5)
1960(6)
1959(1)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25)
商丘日报(19)
冶金报(8)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3)
工人日报(2)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
文学报(1)
儿童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1)
标准与质量(1)
中国工人(1)
饶介与末吴中文坛
作者:刘君若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饶介  饶介  西园  西园  醉樵  醉樵 
描述:末吴中文坛临川人饶介是位产生过一定影响并相当留意于文学和文人的人物。其于末张士诚政权中先后出任郎中、参军、左丞诸职,掌管文章之事。举办醉樵歌文会,营造自由自傲和享乐的人文环境;以西园为据点
陈景《庄子注》中的道论
作者:肖海燕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景  陈景  《庄子注》  《庄子注》  道论  道论 
描述:北宋著名道教学者陈景在《庄子注》中对庄子之道作了新的阐释。他重点阐发了道体虚无、生化万物的特点,并将气、理等概念引入道论之中,上承隋唐重玄余绪,下启宋代二程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他从心、神、精
区三个大项目昨日开工——袁树英任荣陈俊尚洪泽出席 开
作者:冯治恩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区三个大项目昨日开工——袁树英任荣陈俊尚洪泽出席 开
《访网络“学术博客超人”陈景》之后记
作者:叶玉香  来源:华中建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博客  网络  超人  学术  艺术论坛  孝感市  湖北省  建筑 
描述:2007年10月,在湖北省孝感市举行的第二届"宗教、建筑、胜境"艺术论坛上,本刊记者张冯娟、孙霞有幸对陈景先生作了一次题为《访网络"学术博客超人"陈景》的专题采访,并刊发于《华中建筑》2007年
对于张横渠的气-论对孙-奎的命门学说的影响研究
作者:金溶珠 丁彰炫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张横渠(1020—1077)为宋代哲学家,就宇宙与人之本质的问题探究了周易、中庸等,其主要著作有横渠易说,正蒙等。对经过了先秦时代孟子、荀子发展为人性论中心的儒家哲学,周濂溪(1017—1073)通过《太极图》及《太极图说》提出了宇宙论与人性论的连接。张横渠虽
从理论到实践:论大都的城市规划与《周礼·考工记》之间的关联
作者:马樱滨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都  城市规划  《周礼·考工记》  古都文化  刘秉忠  元代儒学 
描述:从理论到实践:论大都的城市规划与《周礼·考工记》之间的关联
从理念到实践:论大都的城市规划与《周礼·考工记》之间的关联
作者:马樱滨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都  城市规划  《周礼·考工记》  刘秉忠  元代儒学 
描述:创造性地将《考工记》中的理想都城变为了现实呢?同时这对其后的中华民族的城市建设又有哪些影响呢?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对大都及元朝一代整个文化氛围的研究,也对其后的北京城市规划和城市文化的认识以及对
一篇打动人心的诗论:读李洛先生《“六朝旧事随流水”》
作者:耕晨  来源:中华诗词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朝  诗论  以史为鉴  王安石  人心  流水  文章  金陵  古典诗歌  作者 
描述:刊于《中华诗词》2008年5月份的《六朝旧事随流水》一文,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词中这一名句说开去,旁征博引,谈古论今,让人读后不仅能获得丰富的文学和历
王维友情诗的“遥想”写法——从《送二使安西》说起
作者:王志清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维  送别诗  安西  唐诗  写法  黄生  胡应麟  士祯  一般性  思路 
描述:王维的《送二使安西》诗,是唐诗中第一等的名篇。此诗为当时的梨园乐工广为传唱,纳入乐府三叠而成为阳关曲,被后人誉为唐诗的压卷之作(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黄生《增订唐诗摘抄》卷四、士祯
欧、碑志文比较论
作者:吉文斌  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王安石  碑志文 
描述:欧阳修、王安石两家的碑志文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欧公碑志文可谓此体之正格,荆公则多思变,因为欧文多主于叙事,而文多以议论济"无事"之不足。此外,本文从构思、叙事章法、行文特色、选材、措辞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