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万众瞩目的那一刻……——天宫一号发射现场目击记本报记者黄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当“天宫一号”的发射牵动亿万眼球之时,本报记者也分别深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感受神圣的发射时刻。
酒泉:航天大戏为国献礼
9月29日傍晚,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微风一点点停了下来。塔架被蓝丝绒一样的夜空包裹着,分外静谧安详。再过1个小时,塔架里的长征二号FT1火箭将从大
-
一位日本职业经理人在航天:□本版摄影 宿东 撰文 黄希 聂薇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涿州电子厂的仓库像图书馆一样整洁有序,工人们在这里能轻松得找到任一原料,这也让相川明感到非常满意
高质量的产品来源自员工在工作中的一丝不苟
“航天味”十足的“零缺陷管理”标语,时刻提醒员工要以质量为重
在挂有“5S”宣传标语的厂房里,见不到杂乱无序的场景
工人
-
豆宝、吉猴带小朋友们游太空:□本报记者 黄希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世博园变成了欢腾的儿童海洋。太空家园馆一系列航天高科技体验活动,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份又一份惊喜。
排起长队进馆的小朋友们对太空之旅充满好奇和期待
太空豆宝、飞天吉猴、小乌鸡皮皮一亮相就受到小朋友们的追捧
体验卫星通信技术
好奇地触摸“天地一体化系统”
-
姜杰 人淡如菊的火箭设计师:本报记者 黄希 通讯员 罗欣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人物名片
姜杰,女,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1年7月生于哈尔滨市,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副总设计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曾获部级科技进步和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三次、三等奖三次。1979年~1983年
-
厚重若山 淡泊如水:———记者眼中的孙家栋(本报记者 黄希)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孙老总来了!”短暂的喧哗之后是一片宁静。一个小型记者会,几位记者正在焦灼地等待着。
伴着爽朗的笑声,孙家栋推开了门,脚上一双“千层底”的布鞋一下就拉近了记者和他的距离。采访前,他像参加型号会议一样关掉手机,并关切地询问到拿着话筒的记者:“小同志,你那个姿势拿着话筒时间长了手会不会不舒服?”。这个
-
航天“老老总”的2011□本报记者黄希刘淮宇通讯员刘兰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在圆满完成交会对接“大战”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王礼恒才留意到航天大院里树上的叶子已经全部凋零了。他记得自己去年第一次离开北京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时,航天大院里还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可转眼已到冬季。
2011年,73岁的王礼恒多次辗转于发射场和北京,和发射试验团队里的众多“70后”
-
酒泉大会战一切为成功——神舟八号飞船发射现场见闻本报记者黄希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进入10月,戈壁滩上的胡杨层林尽染,就像一团团橘黄色的火焰一样,几乎都快燃烧到了天际。而对在这里奋战“神八”任务的航天人而言,在他们眼中看不到美景,看到的只是对我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功的渴望。
对于一支成熟的技术队伍而言,稳扎稳打,步步向前,在“技术实战”中不断锤炼技术、提升能力才是他们真正的
-
马杰 在耕耘中体验幸福:□本报记者 黄希 通讯员 王文明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索阿娣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283厂提供
人物名片
马杰,女,回族,1963年1月出生,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12月入党,1985年7月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制造工程专业毕业,2005年9月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工程专业毕
-
高波 江东子弟唱大风:□本报记者 黄希 通讯员 刘伟凯 李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人物名片
高波,1968年7月出生于杭州,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博士,现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41所所长、航天动力技术研发中心主任,研究员。国防科技工业“511”学术技术带头人,集团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杰出青年,享受
-
大幕在戈壁滩上悄然拉开——天宫一号发射准备探营记本报记者黄希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火箭转场时刻 本报记者 宿东 摄
9月下旬,戈壁滩上,弱水河畔,已近深秋。放眼望去,胡杨林海,斑斑驳驳,让人不禁对顽强的生命充满了敬意。
在这片热土上,更值得崇敬的是航天人。今秋,来自祖国各地的航天精英再次集结在这块东方红卫星升起的土地上——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他们将在这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