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093)
报纸(760)
学位论文(194)
图书(154)
会议论文(5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088)
地方文献 (123)
宗教集要 (21)
红色文化 (14)
才乡教育 (4)
非遗保护 (4)
文化溯源 (2)
地方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1(553)
2009(490)
2004(230)
1995(247)
1994(237)
1993(134)
1992(119)
1987(161)
1975(42)
1932(1)
按来源分组
读书杂志(18)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16)
辞书研究(9)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6)
古代文明(3)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3)
东方丛刊(2)
中国医疗保险(1)
青海民族学院(1)
师大月刊(1)
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牡丹亭·惊梦》赏析
作者:王丽梅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汤显祖  个性解放  女子  三春  伤春  柳梦梅  爱情  杜鹃 
描述: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牡丹亭·惊梦》赏析
古殳考究——兼及《文》中心词隐含机制阐释
作者:朱维德  来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隐含 
描述:
象山成圣与儒家革命精神——道德主体性的张扬
作者:苏洁  来源:重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成圣论  革命精神  主体性 
描述:陆九渊"吾心即是宇宙"一说支撑着其整个心学体系,从道德修养而言这实质是高扬人的道德主体性,重视人之为人的价值取向,因而造就其"人皆可成圣贤"的成圣观,法圣人变为做圣人,这种气质变化促成儒家革命精神的个体转化,对后世具有重要影响。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 农民工原有土地承包权不变
作者:黄松有  来源:农家之友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最高人民法院  农村土地承包法  副院长  土地承包权  承包方  发包方  土地补偿费  黄松  农民工 
描述: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 农民工原有土地承包权不变
沉醉岂能换悲凉:晏几道《阮郎归》
作者:刘耀业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故乡  小山词  天边  写作背景  代表作  字长  人情  疏隽  晏殊 
描述:论者多据天边金掌一句,认定
历史的动力与合力:兼评刘大年的《“合力”》
作者:郑宏卫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阶级斗争动力  合力  经济基础  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发展  历史发展规律  阶级社会  历史活动 
描述:综观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种种表述,可概括为三:经济基础;合力;阶级斗争动力。经济基础主要回答什么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并说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交互作用
李岚清:科学发展的竞争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周小川指出投资者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科技产业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李岚清:科学发展的竞争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周小川指出投资者
论明清传奇的“文备众体”:兼“传奇体”
作者:杨兴林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传奇  文备众体  唐传奇  桃花扇  传奇家  孔尚任  传奇体  汤显祖  戏曲研究  千字文 
描述:唐传奇的研究者们对于宋人赵彦卫有关唐传奇的一段论述应当是耳熟能详的:唐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至进士则多以诗为贽,今有唐诗数百种行于世也。(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
论汤显祖“贵生”的思想渊源及文学史意义
作者:李鸿渊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贵生  文学史意义  思想渊源  天地之性  书院  戏曲研究  杜丽娘  思想发展  徐闻县 
描述:万历二十年(1592)春,汤显祖谪居徐闻半年左右,即将离去,别时作《徐闻留别贵生书院》,全诗曰: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汤显祖被贬徐闻,正是他人生道路上栽了大跟头的时候。然而就是在此期间,他倡导了贵生之说,这对他后来的思想发展和戏剧创作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浅析汤显祖"至情"对李慧娘形象塑造的影响
作者:魏琦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李慧娘  李慧娘  "至情"  "至情" 
描述:在多如繁星的明代剧本中,明代周朝俊所作的传奇剧本<红梅记>以其曲折离奇、虚实相生的动人剧情传唱于世.周朝俊受汤显祖<牡丹亭>中的"至情"影响,在剧本中塑造了李慧娘这一光辉形象.有鉴于此,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