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熹《宋八朝名臣言行录》初探
-
作者:叶建华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物传记 言行录 朱熹 王安石 评论 内容丰富 当代史 宋代理学 四库提要 北宋
-
描述: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事实:“国史凡几修,是非凡几易”,
-
论朱熹对王安石新法新学的批判继承
-
作者:肖钢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新法 王氏 朱熹 文集 批判继承 朱文 社仓 青苗法 熙宁
-
描述:批评对后世评价王安石变法影响极大,但朱熹对王安石的社会政治思想并未一概否定,在若干方面倒做出了肯定评价,他在任地方官时的许多施政措施,更直接承袭了王氏新法。其次,朱熹对王安石的抨击并非如某些人所指责
-
朱熹、黄干及杨复祭礼学的形成
-
作者:叶纯芳 来源:文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学思想 朱熹 《仪礼》 《礼记集说》 《礼记》 主题分类 《三礼》 《周礼》
-
描述:了表现朱熹以《仪礼》为经,《礼记》为传的想法,也透露出朱熹想要重建、完整《仪礼》的期望,以及由《仪礼》统摄其他各部经书的礼学思想。
-
亦敌亦友两心知——朱、陆交往叙考
-
作者:王法贵 来源:滁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交往
-
描述:朱熹与陆九渊相知相交30年(1162-1192),在理学上互为论敌,在私交上互为诤友。如何处理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两位大儒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洞悉朱、陆之间的微妙关系与是非曲直,从中获取
-
诤友论敌两相知——朱、陆交往叙考
-
作者:王法贵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论敌 诤友
-
描述:朱熹与陆九渊相知相交三十年 ,在理学界互为论敌 ,在私交上互为诤友。如何处理学术之争和君子之交这两重关系 ?两位先儒的确在我国哲学史上留下了美谈佳话 ,为后学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和长久研究的课题
-
元代净明道与朱、陆之学关系略论
-
作者:郭武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净明道 理学 朱熹 陆九渊
-
描述:本文就元代净明道所受朱熹、陆九渊学说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为:朱、陆学说之所以能对元代净明道产生巨大影响,乃与其多活动于江西有着密切的关系;元代净明道的宇宙观实多吸取了朱熹之学,而其修行论则多受到了
-
论理学人性论的两个方向:以朱子和象山为中心:[朱熹、陆九渊]
-
作者:彭永捷 来源:东方论坛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 人性论
-
描述:论理学人性论的两个方向:以朱子和象山为中心:[朱熹、陆九渊]
-
略论王学左派对汤显祖思想及创作的影响
-
作者:许艳文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学左派 汤显祖 思想 戏曲 影响
-
描述:明代王阳明学说的兴起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而王学左派对当时的思想界和文学界有着更为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戏曲家汤显祖所处这一特定社会环境的介绍,以探讨汤氏思想形成及《牡丹亭》创作的意义
-
曾巩思想的理学特质
-
作者:范立舟 徐志刚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思想 理学特质 本体论 心理论 修养论 历史观
-
描述:曾巩思想的理学特质
-
文话的兴起与南宋中期文章骈散的对峙:以朱熹、李刘为例
-
作者:莫山洪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话 文话 骈散 骈散 朱熹 朱熹 李刘 李刘 四六 四六
-
描述:宋代文话的兴起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现象。王钅至等人的四六话在一定程度上对四六创作具有指导意义。南宋朱熹承认古文与四六并行现象的存在,但是认为四六在古文之下。作为南宋四六大家,李刘四六形成了程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