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播下种子 收获希望:本报记者 黄 陈全育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普及航天、宣传航天,这是我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集团公司回馈社会的一个体现。今后集团公司将加大有前瞻性的科普项目的投入,让更多关心中国航天的公众参与其中。”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 如果把人的大脑比作一台系统复杂的电脑,那么孩提时代不经意的触动就像是植入这
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面旗帜:□本报记者 黄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5月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一行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等的陪同下,来到了北京航天城。万钢部长百忙之中的来访,让奋战在一线的航天人备受鼓舞。 心系神舟飞天 万钢来到航天城的首站是总装测试大厅。在大厅悬挂的五院历任院长的照片吸引了万钢的注意。他指着钱学森的照片,面带微笑地
长二F:研制发射新看点本报记者黄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摄影 宿东 长二F第九次出征:恢复载人功能 用“神箭”将“神舟八号”精确送入太空,确保与“天宫一号”实现“太空相拥”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和长二FT1火箭上的“大白帽子”不同,此次发射的长二F火箭“头上”恢复了逃逸塔,即恢复了火箭的“载人功能”。“神舟八号”虽然没有载人,但
迭代制导:实现智能化操作本报记者李冠礁黄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如何才能完美托举神舟八号飞船精确入轨,使之与“天宫一号”“亲密接触”,火箭的控制系统发生了什么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长征二号F火箭副总设计师宋征宇。 给火箭置换全新“大脑” “任何一发火箭在点火升空之后之所以能够按照预定轨迹飞行,并且最终能够精确地将目标送入预定轨道,主要是靠火
航空救国——从飞机修理到飞机制造:本报记者 黄 通讯员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965年5月23日,朱德同志视察211厂 飞机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 自制的乌米格十五喷气式歼击机 修理飞机 南苑飞机修理厂自行设计制造的推进式“枪车“飞机 题记:北京中轴线往南,车水马龙的丰台南苑,一座被红墙环抱的神秘大院吸引着不少路人的注意。在这里,
一位日本职业经理人在航天:□本版摄影 宿东 撰文 黄 聂薇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涿州电子厂的仓库像图书馆一样整洁有序,工人们在这里能轻松得找到任一原料,这也让相川明感到非常满意 高质量的产品来源自员工在工作中的一丝不苟 “航天味”十足的“零缺陷管理”标语,时刻提醒员工要以质量为重 在挂有“5S”宣传标语的厂房里,见不到杂乱无序的场景 工人
豆宝、吉猴带小朋友们游太空:□本报记者 黄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世博园变成了欢腾的儿童海洋。太空家园馆一系列航天高科技体验活动,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份又一份惊喜。 排起长队进馆的小朋友们对太空之旅充满好奇和期待 太空豆宝、飞天吉猴、小乌鸡皮皮一亮相就受到小朋友们的追捧 体验卫星通信技术 好奇地触摸“天地一体化系统”
姜杰 人淡如菊的火箭设计师:本报记者 黄 通讯员 罗欣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人物名片 姜杰,女,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1年7月生于哈尔滨市,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副总设计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曾获部级科技进步和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三次、三等奖三次。1979年~1983年
拓展国际市场 打造国际化企业:本报记者 宋丽芳 陈全育 黄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编者按: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召开的第四次工作会上,总经理马兴瑞指出,要实现从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转型,在广泛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要实现“走出去”战略,航天企业任重而道远。要开拓国际市场,就要建立相应的人才队伍,完善各种机制;在航天服务业,特别是
厚重若山 淡泊如水:———记者眼中的孙家栋(本报记者 黄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孙老总来了!”短暂的喧哗之后是一片宁静。一个小型记者会,几位记者正在焦灼地等待着。 伴着爽朗的笑声,孙家栋推开了门,脚上一双“千层底”的布鞋一下就拉近了记者和他的距离。采访前,他像参加型号会议一样关掉手机,并关切地询问到拿着话筒的记者:“小同志,你那个姿势拿着话筒时间长了手会不会不舒服?”。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