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582)
报纸
(115)
学位论文
(26)
图书
(17)
会议论文
(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39)
地方文献
(104)
才乡教育
(3)
地方风物
(2)
宗教集要
(2)
红色文化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
(51)
2013
(38)
2012
(72)
2011
(48)
2010
(38)
2009
(28)
2007
(38)
2006
(38)
1998
(17)
1992
(8)
按来源分组
其它
(41)
文艺评论
(5)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4)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
文化月刊
(1)
丽水学院学报
(1)
中国市场经济报
(1)
龙岩学院学报
(1)
电影评介
(1)
青海师专学报
(1)
相关搜索词
创新
四六
创作
古赋
南丰
周礼
创作动因
历史故事
南派
南柯记
士大夫
现实主义
历史人物
戏歌
古今研究
墨韵
吴炳
情
戏剧形式
戏剧
汤显祖
剧诗
古代文学艺术
作品
咏剧诗
兴趣教学
女性形象
戏曲演出
梦剧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史剧创作】搜索到相关结果
17
条
一段心灵的挣扎
史
:苏轼黄州词文解读
作者:
王玉英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州时期
苏武
苏轼
文化专制
词文
文人
“新我”
“变”与“不变”
封建社会
王安石
描述:
对苏武的研究,尤其对封建社会文化专制的认识不无神益。一、乌台诗案之训
1
、灾难突至的惊恐孔子曰:“富与贵,吾之所欲也。”“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儒家主张以正当的手段追求功名利禄,千百年来
改革,一个人类社会永恒的课题──读《中国改革
史
》
作者:
孟繁清
来源:
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改革
史
人类社会
王安石变法
人类文明
制度文明
制度性改革
最高统治者
“庆历新政
精神文明
发挥的作用
描述:
人类社会总是在改革中前进的。生产力在不断发展,生产方式在不断调整与变化,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也不得不经常进行必要的改革。这是为人类文明发展史充分证明了的。然而,在我国史学界,关于改革
史
的研究
乐
史
浮雕——读乐良友《协奏曲》摘介
作者:
辛丰年
来源:
音乐爱好者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
乐
史
浮雕
莫扎特
克莱门
努斯
门德尔松
海顿
独奏
描述:
所以读得入迷抄得起劲,是
毕生心血汇
史
坛--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刘大年
作者:
姜涛
来源:
湖南党史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大年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中国近代史
国际学术讨论会
历史研究
《美国侵华
史
》
文化大革命
辛亥革命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相互关系
描述:
受的基本是旧式教育。他把“国学”看作是祖宗立国的根本学问,用力颇勤,从而在青年时代便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这位渴求新知的青年学子开始接触到许多新鲜事物。1938年在湖南籍著名教育家、革命老人徐特立和老共产党员、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主任王凌波的指点下,他不远千里前赴延安,来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人中国共产党。这是刘大年人生的根本性转折。到达陕北以后,他所读到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原著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他的头脑里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于是只要是新书,不管是政治经济学的、哲学的、外国历史的,他都如饥似渴地去读。从此他确立起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并走上献身革命的人生道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刘大年长期在河北南部平原打滚>芳,在烽火连天的抗日前线,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经受锻炼。...
历史画应是时代的镜子:关于历史画
创作
的几点想法
作者:
沈丽萍
来源:
民族艺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画
艺术评论
描述:
历史画应是时代的镜子:关于历史画
创作
的几点想法
走向现代的中国女性散文--兼及梁琴、郑云云的散文
创作
作者:
胡颖峰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散文
散文
创作
郑云云
“女性文学”
王英琦
九十年代
精神世界
文化散文
《随想录》
《“牛棚”小品》
描述:
一长期以来,模式和模式所带来的文本流行,导致的是散文
创作
的千篇一律和文本意义的普遍丧失。直至八十年代,当小说、诗歌、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几乎所有的艺术品种均以撞击传统的再生般姿态和形式步入
论梅鼎祚的早期戏曲
创作
──兼论明中叶“骈绮派”戏曲的价值
作者:
朱万曙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创作
昆仑奴
汤显祖
玉合记
梅鼎祚
戏曲家
明中叶
戏曲语言
"情"
中国古典戏曲
描述:
论梅鼎祚的早期戏曲
创作
──兼论明中叶“骈绮派”戏曲的价值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