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109)
报纸(714)
学位论文(586)
图书(203)
会议论文(1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066)
地方文献 (409)
地方风物 (134)
非遗保护 (42)
才乡教育 (26)
文化溯源 (25)
宗教集要 (18)
红色文化 (4)
按年份分组
2014(409)
2012(419)
2009(337)
2007(288)
2006(265)
2004(178)
2002(136)
2001(119)
2000(132)
1999(151)
按来源分组
其它(783)
戏曲研究(84)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5)
文艺研究(13)
兰台世界(6)
艺术评论(4)
江西高校出版社(2)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长沙大学学报(1)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
只要一个正——《如是我》之二十八
作者:刘绍棠  来源:民主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中国文化名人  出版合同  自述  公平交易  严格执法  共产党员  自传  稿费  逾期 
描述:《当代中国文化名人自述》丛书,要出一本20万字的《刘绍棠自述》,请我将这些年来自己写自己的文字,整理联缀成一体。出版合同上写得明白,1996年4月1日交稿,逾期一个月罚扣稿费百分之三十。1996年10月1日之前出书,逾期一个月增付稿费百分之三十。公平交易,严格执法。
胡应麟的“公心”与“直笔”
作者:王记录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直笔  章学诚  刘知几  “三长”  名教观念  《少室山房笔丛》  裴子野  客观效果  直书与曲笔 
描述:胡应麟的“公心”与“直笔”王记录中国古代关于史家素养的论述,影响较大者,前有唐代刘知几的才、学、识“史家三长”,后有清代章学诚的德、才、学、识“史家四长”。然而,在刘知几之后,章学诚之前,明代
陆九渊“六经皆我注脚”诠释
作者:张发祥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六经  六经皆我注脚 
描述:陆九渊的“六经皆我注脚”,是在宋儒沉溺于辞章和空谈义理的文化背景下提出的,其主要锋芒是指向朱学流弊。它的提出,对突破宋儒通过笺注经书来表达思想理论的框框,破除对传统权威的迷信以及克服儒学复兴过程中
文》段注对同义名词的辨析
作者:马景仑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段注  同义名  文》  同义词  《左传》  词义差  《周礼》  浑言  古汉语  析言 
描述:文》段注对同义名词的辨析马景仑同义词是指某一语言的词汇系统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古汉语是以单音词为主的语言。在古汉语中,有许许多多同义词。它们的存在,大大地丰富了古汉语的词汇
公羊“三统”与何休“《春秋》王鲁”论
作者:黄朴民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秋》  三统  五德终始  通三统  “三统”  《春秋公羊传解诂》  历史哲学  何休  《公羊》学  董仲舒 
描述:“三统”与“三世说”一样,都是《公羊》学派观察与解释历史演变以及动因的基本理论内容,属于《公羊》学派历史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公羊》家通过它来说明历史上各个朝代兴衰更替的内在关系,描述社会嬗递
论胡应麟的史家修养
作者:王嘉川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史家修养  三长二善  史祸 
描述:胡应麟关于史家修养有自成体系的论述 ,认为治史除应有才、学、识“三长”之外 ,还要有公心、直笔“二善”;反对文人修史 ,提倡史有别才 ;主张史家要有忠于职守 ,爱业敬业的品德修养
“李觏无子孙”质疑
作者:江建华 刘敦龙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家世  方舆胜览 
描述:之目的。
章学诚“方志为外史所领”发疑
作者:崔富章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章学诚  春秋战国  方志  外史  左传  宝书  国史  周礼  孔子  史记 
描述:国史于是取裁,方将如《春秋》之必资百国宝书也,又何可忽哉?”(《方志立三书议》)又云:“惟念方志为外史所领,义备国史取裁,犹《春秋》之必资百同宝书也。”(《为毕制府拟湖北通志序》)
禅趣诗《题西林壁》
作者:周正举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趣诗  苏轼  哲理诗  佛理  禅诗  海月  王安石  庐山  禅宗  禅理 
描述:苏轼《题西林壁》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人都说此诗是一首哲理诗。我却认为,此诗是一首禅偈。苏轼所处的时代是禅风大炽的时代。苏轼被人称为“五祖戒禅师之后身”。他从年青起就深受佛教的影响,通判杭州时常听海月大师惠辩宣讲佛理,“百忧冰
“王羲之临池学书”出自曾巩吗?
作者:洪淦多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可靠性  北宋文学  地理环境  张芝  杜撰  士风  临川  辨误  否定句式 
描述:此说的史实可靠性也是持否定态度的。墨池,址在江西临川城东。文章开头几句介绍了墨池的地理环境,接着:“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