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462)
报纸(1338)
会议论文(52)
学位论文(43)
图书(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55)
地方文献 (105)
宗教集要 (12)
地方风物 (11)
红色文化 (9)
才乡教育 (6)
非遗保护 (4)
按年份分组
2014(1164)
2013(85)
2011(131)
2010(120)
2009(85)
2008(81)
2005(68)
2002(50)
2001(45)
1987(27)
按来源分组
新食品(5)
青岛晚报(4)
光明日报(3)
经理日报(3)
第一财经日报(2)
华夏时报(2)
楼市(2)
江西教育(1)
新建筑(1)
中国医药报(1)
刘绍:现代人为什么生活不快乐?
作者:刘绍铭  来源:时代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正经的学术论文看多了,不妨看看Michael Foley在《The Age of Absurdity(荒谬的年代)》一书中怎样用荒诞不经的语言给我们诠释他这本书的副题:“Why Modern Life Makes It Hard to be Happy。”现代生活为什么老教人快活不起来? 且说乡间小镇一夫妻,一天突为浪漫情绪激动,要到餐厅吃顿烛光晚餐。镇上餐厅的格局只能说是食肆,菜单十年如一日,从未“新潮”过。这鸟不生蛋的地方早该有一家像样的越南馆子了。像样的食肆都在市外。他们懒得开车走动,决定就近打发。两口子携手漫步街头,挨家挨户地去研究餐馆门前的菜单。太太知道夫君心仪的是唐餐,忍不住冷冷地说:“酱汁浆糊烹调的东西,不倒胃吗?” 他当然知道太太心目中的美食是咖哩。
天然函昰禅师的悟道因缘及其禅教并重的宗趣
作者:冯焕珍  来源:现代哲学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函昰  曹洞宗  妙明真心  禅教并重 
描述:天然函是禅师是明末清初岭南曹洞宗的高僧,在他的弘化下,曹洞宗风大振,僧俗奔凑如云。本文从函昰禅师的悟道因缘及其阐教并重的宗趣入手,说明他之所以能在明末清初之际摄受数千僧俗,乃是因其具有深彻的悟境
文本类型和语境视角下的诗词翻译:以《牡丹亭》下场诗英译为例
作者:刘庚玉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文本类型  文本类型  语境  语境  下场诗  下场诗  比较  比较 
描述:英文全译本有三个版本,最早的是由美国柏克莱大学的白芝(Cyril Birch)教授翻译并由印第安那大学出版社出版的Peony Pavilion。剩下的两个译本一个是由中国科技大学的光前教授所译
德国功能主义照下《牡丹亭》白芝译本和汪榕培译本的对比研究
作者:韩宁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英文版本  德国功能主义  翻译策略  词汇分析 
描述:德国功能主义照下《牡丹亭》白芝译本和汪榕培译本的对比研究
两代“丽娘”薪火相传张继青亲授单雯再现经典《牡丹亭》本报
作者:暂无 来源:金陵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金陵晚报记者 肖林 张继青: 我这个版本不花哨 说到在《牡丹亭》众多版本之中“张继青版”的特色,张老师很低调地回忆道:“《牡丹亭》是南昆精粹,1982年,省昆到北京演出,我演的正是《游园》、《惊梦》、《寻梦》,后来他们觉得好,就又“捏”出了《写真》和《离魂》。这是姚传芗、范继信和负责剧本删
纽约林肯中心全本「牡丹亭」演出後记:试评中国戏曲转型和世
作者:唐德刚  来源:传记文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纽约林肯中心全本「牡丹亭」演出後记:试评中国戏曲转型和世
牡丹亭中有风月,警惕风月暗消磨: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有感
作者:杨鹏辉  来源:魅力中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2]。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全剧一共五十五折,其中多出折子《游园》、《拾画》、《玩真》等等成为经典被各个剧种搬上舞台,成为传统保留剧目。
非示美 求其实用——记《乐安县志》服务于现实的几个实例
作者:若岸  来源:抚州史志通讯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非示美 求其实用——记《乐安县志》服务于现实的几个实例
法律 至情 结构:沈璟、汤显祖、李渔填词及其对传奇文体本
作者:王铭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奇  填词  法律  至情  结构 
描述:传奇艺术特征提供一个可行的角度。 在明清众多文人“填词”观念中,沈璟、汤显祖和李渔三人的主张具有代表性。沈璟重视“法律”,主张“名为乐府,须叫合律依腔”,“用律诗句法须审详”,“纵使词出
玉天光墟 (外一首)李达明此玉应是天国来,鬼斧神工造化开
作者:暂无 来源:西江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玉天光墟 (外一首)李达明此玉应是天国来,鬼斧神工造化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