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称舜《娇红记》真情的内涵:与《牡丹亭》之比较
-
作者:李春艳 来源:吕梁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娇红记 娇红记 晚明 晚明 主情 主情 现实 现实
-
描述:孟称舜是明代剧坛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其剧作《娇红记》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真情思想,这一真情思想的产生顺应了晚明主情的文学浪潮。与《牡丹亭》相比较,《娇红记》的真情思想既与作家的思想认识有关,又受明末
-
古今相通:从《琵琶记》到《牡丹亭》—侯庆访谈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世界艺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后来随着年岁增长逐渐体会到这一点了。 World Art:您所画的《琵琶记》和这个阶段作品《牡丹亭》都是描绘现代女性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和差别? 侯庆:《琵琶记》里的年龄层次要大一些,已经嫁作商人
-
明传奇的结构-《琶琶记》与《牡丹亭》析论
-
作者:孙康宜 王瑷玲 来源:中国文哲研究通讯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明传奇的结构-《琶琶记》与《牡丹亭》析论
-
托意梦幻,震聋发聩-谈《牡丹亭》《邯郸记》的梦幻艺术
-
作者:唐云坤 来源:影剧新作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托意梦幻,震聋发聩-谈《牡丹亭》《邯郸记》的梦幻艺术
-
记《牡丹亭》里的花神(剧考零札之六)
-
作者:吴晓铃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戏曲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记《牡丹亭》里的花神(剧考零札之六)
-
世间只有情难诉——浅析《牡丹亭》之于明清文人传奇的情感关涉
-
作者:梁波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至情 至情 情死 情死 牡丹窠臼 牡丹窠臼
-
描述:汤显祖之<牡丹亭>的至情,是文学史给予<牡丹亭>的根本定位,并在整个明清传奇史上具有极广泛的情感关涉.其引发的此后文人传奇均难逃牡丹窠臼、甚至才女情死的极端现象,都堪称明清文人传奇之情感格局
-
人文思想关照下的汤莎女性题材作品:《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
-
作者:段奡卉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 女性题材 女性题材
-
描述:这种立足于人性的提升和女性的发现的人文理想的立场,才使他们的文学作品能够超越时代而具有长久的历史和美学价值.
-
青春版《牡丹亭》《玉簪记》下月广州演出新版《玉簪记》精炼为
-
作者:颜亮 许培鸿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新版《玉簪记》户外照。许培鸿&摄
《牡丹亭·惊梦》剧照。许培鸿&摄
南都讯&记者颜亮&实习生曾晶&10月16日至20日,苏州昆剧院将携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全本及新版《玉簪记》亮相
-
尴尬人逢尴尬事——《牡丹亭·闺塾》中的陈最良
-
作者:戴元枝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闺塾》 陈最良 汤显祖 人物形象 艺术风格
-
描述:在《闺塾》这出戏中,汤显祖以其生花之妙笔,塑造了三个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率直、敢于反抗的春香,稳重而不乏对自由渴望的杜丽娘,迂腐气十足的陈最良。作者在嘲弄陈最良的同时,又饱含着同情
-
“仙令文章泣鬼魈”——汤显祖在遂昌任上创作述评
-
作者:赵治中 来源: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书信 书信 文章 文章 诗作 诗作 《紫钗记》 《紫钗记》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新隽美的意境 ;重写并改定《紫钗记》 ,构思并写作了《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