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北运河的“风情”——访《瓜棚女杰》摄制组
-
作者:芮旭华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运河 三十年代 乡土文学 传奇色彩 刘绍棠 创作人员 风情画 下汽车 三春 故事片
-
描述:棚女杰》一片,力图表现出一幅“北运河风情画”,讲述一个具有民间传奇色彩的故事。故事以种瓜园的柳梢青、眉子父女俩与人贩子花子金和他的女儿花三春之间的矛盾、纠葛,表现了平静的乡村中隐伏着的善与恶,生与死的冲突,刻画出两个女人的命
-
蒲柳风情 运河乡音
-
作者:施秀平 来源: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乡土文学 大运河 北运河 蒲柳 短篇小说集 肖洛霍夫 中篇小说 荷花淀 新时期
-
描述:中,有三十多年生活在运河滩的蒲柳人家。他对那里的人情世态、地理风貌、民风习俗实在是熟悉到家了。他小时就酷爱自己的家乡运河滩。那里的人民善良,风光美好。他在那里打鸟、摸鱼、掏螃蟹;偷瓜、过家家、认字方;穿着花兜肚,滚喜床;村前村后,田野河边,渡头路口,到处都是他嬉戏的场所。他喝运河水,吃水中鱼长大。童年他也曾遭受三灾八难,每次都是乡亲们使他死里逃生。他与他的父老乡亲有着生死攸关的深情。运河滩养育了他,运河滩的人民使他大难不死,他无法离开生养他庇护他的运河滩,他把生命线紧紧系在农民的命运之船上。在他重新获得创作权利第一次出席文艺界聚会时即发出宣言:“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并保持“田园牧歌”风格。这正是“受人滴水之恩,必当以涌泉相报”的质朴的传统美德。他在创作实践中,始终咬住运河滩不放。运河是他的母亲
-
留在扉页上的题字
-
作者:刘孝存 来源:北京观察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小说集 乡土文学 北运河 芦苇 中学 扉页 短篇小说 批判 作家
-
描述:集中。我知道他是“少年神童”。他上中学的时候中学课本就选了他的小说。那时
-
为电视连续剧《运河人家》喝彩
-
作者:郑恩波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电视连续剧 北运河 改编者 刘绍棠 电视剧 乡土文学 人物形象 大运河 长篇小说 乡土小说
-
描述:为电视连续剧《运河人家》喝彩郑恩波孙明强同志:您好!我怀着极大的欣喜之情,赏观了您和李宝林、毛王月同志根据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的大运河乡土小说系列改编的14集电视连续剧《运河人家》。我对您和您
-
无愧人生
-
作者:张昕 来源:农村天地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城日报》 乡土文学 散文创作 咿呀学语 鲁迅文学 长岭县 刘绍棠 弟兄们 正式职工 写报道
-
描述:钞票,看着父母
-
1993~1994年第一学期“升旗致辞”计划
-
作者:张洪栋 来源:中小学管理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1994年 通县 文化名人 乡土文学 文物古迹 模范教师 乡土教材 燃灯佛 党支部 刘绍棠
-
描述:1993~1994年第一学期“升旗致辞”计划要求:1.结合乡土教材,以讲故事形式进行继承革命传统、爱家乡爱祖国教育;2.讲话时间3-5分钟,尽量脱稿;3.宣讲人若有事,必须提前与别人对调,并交换宣讲内容;4.宣讲稿提前一周交到大队部。安排:1.知道过...
-
胡耀邦与“神童作家”的忘年情结
-
作者:窦应泰 来源:党史博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胡耀邦 大运河 乡土作家 团中央 乡土文学 “四人帮” 文学创作 反党反社会主义 农村合作化
-
描述:2年,刚刚16岁的刘绍棠奉调到团中央工作。也就是在这一年,他的文学创作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好势
-
人民给予我最崇高的荣誉
-
作者:张俊禄 来源:中国档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文艺思想 文学创作 档案馆 刘绍棠 家乡 作家 乡土文学 天理 长篇小说 通县
-
描述:有所怕,我最怕的是被乡亲们戳脊梁骨。所以,乡亲们认为我给家乡争了
-
《花街》外的故事
-
作者:孙蒙 来源:大众电影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大运河 决定因素 亲密合作 系列小说 乡土文学 电视艺术 白洋淀 全体人员 文化底蕴
-
描述:棠原著改编的电视剧
-
一个蒙古族女导演的运河情结:记《花街》导演毛玥
-
作者:呼伦 来源:电影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导演 小说改编 电影市场 影片 主旋律 天下 大师 刘绍棠 广泛 乡土文学
-
描述:如此理解并演绎刘绍棠文学著作的女性,是怎样的一个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