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江西沙洲矿床铀的存在形式和迁移特征探讨:来自诱发裂变径
作者:张玉燕 李子颖 黄志章 李秀珍  来源: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沙洲铀矿床  沙洲铀矿床  花岗质围岩  花岗质围岩  铀的存在形式  铀的存在形式  诱发裂变径迹  诱发裂变径迹  蚀变作用  蚀变作用 
描述:为来源于花岗岩原岩的继承铀和来源于成矿流体的叠加铀两类。经过交代蚀变作用,造岩矿物中的铀含量明显降低,大部分含铀副矿物消失。铀被带出并进入热液流体,后主要聚集在蚀变矿物周边和沿裂隙分布,或被新生矿物吸附。交代蚀变作用改变铀的存在形式,造成铀在岩石中的迁移和预富集,从而有利于铀的成矿作用。
江西铀矿田围岩蚀变特征及其与铀矿化关系
作者:吴玉 周伟明  来源:科技信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铀矿  铀矿  围岩蚀变特征  围岩蚀变特征  铀矿化  铀矿化 
描述:铀找矿勘探中重要的找矿标志和依据.
矿田邹家山矿床构造与矿化垂直分带特征
作者:郑光高 吕古贤 胡宝群 曹小兵  来源:矿物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矿田  邹家山  碎斑熔岩  矿床构造  火山盆地  矿化规模  铀矿田  流纹英安岩  火山岩型铀矿  深部 
描述:江西铀矿田是我国著名的火山岩型铀矿田,为我国核工业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整个矿田中的铀资源量超过一半的出自邹家山矿床,因而对邹家山矿床的深部赋矿变化特征研究对整个矿田影响重大,对
矿田云际矿床构造与蚀变矿化特征
作者:曹小兵 吕古贤 郑光高 姚宏鑫 许谱林 刘荣霞  来源:矿物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矿田  破火山口  侏罗系  断裂构造  围岩蚀变  赣杭火山岩带  塌陷盆地  发育  中心式火山  地质背景 
描述:1矿田地质背景矿田位于赣杭火山岩带西南端的一个上侏罗系中酸性火山塌陷盆地(或称破火山口)内。破火山口,是一个发育于前寒武系褶皱基底上的上侏罗系的中心式火山口塌陷而成的。破火山口呈东西向
江西铀矿田居隆庵矿床钍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作者:孟艳宁 范洪海  来源: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钍元素地球化学  钍元素地球化学  铀钍混合  铀钍混合  类质同像  类质同像  铀矿田  铀矿田  江西  江西 
描述:云母化阶段。蚀变和矿化样品的稀土元素分配形式不同,钍矿化与稀土元素特别是重稀土元素高度相关,微量元素Re,Y,Se,Pb与钍矿化高度相关,揭示钍矿化形成与金属硫化物及磷钇矿等磷酸盐密切相关。
矿田林头-苔洲铀成矿地质特征及远景分析
作者:吉高萍 庞文静 成霖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铀矿  地质特征  找矿远景  林头  苔洲 
描述:受砂岩层位控制,娄岭地区铀矿化与第一次火山旋回花岗斑岩的关系密切;通过对林头-苔洲地区工作程度的研究,发现苔洲地区受砂岩层位控制铀矿体,娄岭地区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的第一火山旋回次花岗斑岩、沿火山岩层间离张构造充填的斑状花岗岩等多个成矿有利地段还没有进行较系统的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找矿远景.
铀矿田典型蚀变矿物地面光谱特征研究
作者:李满根 方鹏高 刘寅翔 任国刚 魏超 宋祥健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铀矿田典型蚀变矿物地面光谱特征研究
铀矿田游坊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作者:董保平 吉高萍 成霖 江林波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铀矿田  游坊地区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描述:和铀资源找矿潜力,对今后在该区地质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铀矿田邹家山矿床及外围稀土元素特征研究
作者:王健 聂江涛  来源:矿物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铀矿田邹家山矿床及外围稀土元素特征研究
铀矿田主要矿体围岩工程地质特征及勘查过程中若干问题初探
作者:王建国 马英英 邓标荣 樊彦红 周来逊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铀矿田  矿体围岩  RQD值   
描述:区水文地质勘查实践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及对勘查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研究,认为RQD值的统计要考虑工作区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