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342)
期刊文章(4392)
会议论文(81)
学位论文(6)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818)
地方文献 (2)
地方风物 (2)
宗教集要 (1)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3(209)
2012(261)
2011(252)
2010(223)
2009(221)
2007(218)
2003(167)
2002(134)
1999(105)
1989(94)
按来源分组
其它(77)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7)
基础教育参考(7)
小学德育(3)
基础教育课程(2)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
高等教育研究(1)
唐都学刊(1)
泉州文学(1)
华章(1)
黄鹤白云浮眼底 春花秋月锁诗中——赏析陈洪宜楹联的诗意美
作者:王宇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花秋月  诗意美  楹联  眼底  精神家园  黄鹤  哲学思考  明月窥帘  诗人情怀  传统文化 
描述:黄鹤白云浮眼底 春花秋月锁诗中——赏析陈洪宜楹联的诗意美
满分作文揭秘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教育(中考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文  揭秘  满分  精神家园  精彩  生动形象  王安石  文章  同学  葡萄树 
描述:满分作文揭秘
喂,你的文章“味”起来了吗
作者:郭备  来源:小作家选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章立意  发现问题  精神家园  写作者  考场作文  思想情感  独立思考  自然流露  托物言志  王安石 
描述: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倘若想让你的文章耐人寻味,那你非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不可,惟有如此,才能给人一些有分量、有价值的东西。文章是否有味,主要就看作者见识如何。没有一定的见识
晏几道与苏轼的梦词比较
作者:陈术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苏轼  梦词  小山词  中国古代文学  梦境  人生  精神家园  造梦  虚与实 
描述: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频频出现的意象。词人爱写梦,其中苏轼和晏几道写梦尤其多。260首小山词和三百多首苏词中,出现梦字的分别多达五十多首和近七十首。这二人为什么都这么爱写梦,他们的梦词又有何不同呢?一、造梦与喻梦——晏几道与苏轼梦词的主要差异晏几道在《<小山词>自序》中说道
跨过褒禅山 阅尽世间景:《游褒禅山记》蕴涵的哲思之光
作者:梁静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王安石  中国古代文人  精神家园  人生价值  人生模式  寄情山水  宇宙人生  中国文人  人生感悟 
描述:中国古代文人喜欢寄情山水,对山水带来的欢愉,对宇宙人生的感悟,奠定了中国文人高逸旷达的人生模式。千古不易的青山,恒变不居的绿水,已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流觞曲
平生风雨皆不测,何来“一蓑”任我行?:由苏轼的“一蓑”想到
作者:王木森 冷晓红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乌台诗案  王安石  精神家园  风雨  知识分子  思想自由  神宗  精神力量  黄州 
描述:风雨如晦的岁月里,也能守望住清高淡定的精神家园。《定风波》写于词人"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之
吴宏丰 赤子情怀 惠泽乡邦
作者:暂无 来源:潮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潮阳  潮阳  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  教育基金会  教育基金会  捐资  捐资  泰国  泰国  中心医院  中心医院  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  家乡  家乡  赤子情怀  赤子情怀  占地面积  占地面积 
描述:"我祖籍是潮阳胪溪乡,虽然从小在外长大,但对自己的故乡却有很深的情感。潮汕是我的根,是我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这份浓浓的乡情,怎么也割舍不掉,所以每次回乡探访,我都会尽力为家乡人做点好事、实事
王安石德育思想述评
作者:谭佛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切改革事业,都得由充满改革意识、具备高尚道德情操和改革的真才实学的人才来肩负、来完成。就其这些改革人才的基本素质来说,建构适应于改革需要的高尚的道德观念和情操尤为重要。我国十一世纪时的
试论陆九渊的德育思想
作者:陈明华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德育思想  唯心主义 
描述:的唯心主义色彩。
王安石的德育思想
作者:龚抗云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道德教化  原则和方法  道德教育  学校教育  人性论  物质利益  道德的本质  德育思想  道德修养 
描述:大官僚、大地主兼并土地以及中小地主破产和农民生活痛苦的种种情况,因而产生了变法主张并逐渐形成了他的变法思想。嘉佑五年(1060)他写了洋洋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