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应是一个“导体”
-
作者:陈来琼 来源:飞(素质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导体 语文学习 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 学习环境 素质教育 学生
-
描述: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接触。
-
课堂应是一个生态环境
-
作者:杨庆余 来源:现代教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文化价值 课堂 学生 个体 交互 课程设计 主体性 人与人 教师 生态空间
-
描述:是更早的时候已经被确定)好
-
最后一个坚持井田制的国家
-
作者:萨苏 来源:世界博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井田制 琉球 王安石 儒家 社会秩序 史前时代 后裔 理想 中国古代 宋王朝
-
描述:琉球在这一群来自于中国的儒生后裔的带领下,便开始走上了实现理想、复兴古礼的道路。中国古代学者中,很多人顽固地认为人类的理想时代在史前时代,比如与王安石同时代的儒家大师张载便是如此,面对宋王朝的困境,他积极地主张把社会秩序退回到远古时代,从而"为万世开太平"。这种复古的最主要手段便是井田制。
-
论中国演剧观的形成—兼论中西演剧观的主要差异
-
作者:夏写时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品格 十九世纪 十七世纪 汤显祖 中国艺术 戏剧文学 戏剧演出 演员 戏剧表演 舞台形象
-
描述:演剧观成熟于十九世纪,经过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诸大师的总结,已成为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现代演剧体系。中国演剧观成熟于十七世纪,至今未经科学总结,正处于从古典演剧观向现代演剧观转化过程中。当前世界
-
人民观审不应是参「观审」判
-
作者:林 正 来源:司法改革杂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人民观审不应是参「观审」判
-
陸象山《春秋》观探微
-
作者:劉德明 来源:当代儒学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春秋 心学 解经学
-
描述:。本文以〈大学春秋讲义〉与歷來《春秋》学之内容相互对比,指出象山在解经方法上往往会给人独断的印象外,在经典内容解释上也较无法对儒学提出新的丰富内容。
-
试论李觏的人格观
-
作者:陈大勇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人格 培养 人格美
-
描述:传统儒家文化注重个人修养,关注理想人格的塑造。李觏的人格观涉及理想人格的目标、演进、培养等问题。分析、探讨李觏的理想人格,对全面认识理解李觏的思想大有益处。
-
试论李觏的人格观
-
作者:陈大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人格 培养 人格美
-
描述:传统儒家文化注重个人修养,关注理想人格的塑造。李觏的人格观涉及理想人格的目标、演进、培养等问题。分析、探讨李觏的理想人格,对全面认识理解李觏的思想大有益处。
-
论胡应麟的唐诗观
-
作者:骆锦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胡应麟 唐诗观 诗学观念 本质特征
-
描述:的造诣。 胡应麟以论唐诗美、唐诗史、唐诗体、唐诗人的独到性,建立起自己的唐诗学,他的唐诗观也深刻影响了对其他朝代诗歌、诗人的评判。胡应麟的唐诗观与唐诗批评的体制化是他整个诗学批评的一个缩影,他的唐诗观
-
汤显祖“至情”文论观研究
-
作者:公维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至情 文论观
-
描述:感缺失的当下,研究汤显祖的文论观除了其理论本身的价值外,其现实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试图通过汤显祖“至情”文论观的研究,找到能滋补当下情感缺失的理论根源。本文前置绪论,后置结束语,正文共分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