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鬼可虚情,人须实礼”:杜丽娘形象的心理学分析
-
作者:朱伟明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阴影原型 人格面具 《牡丹亭》 心理学分析 汤显祖 柳梦梅 封建礼教 惊梦 感性生命
-
描述:十回的篇幅,则往往一笔带过。原因在于,不少研究认为,《牡丹亭》的精华,杜丽娘性格的闪光之处,都集中在前半部分,而“回生”以后的杜丽娘,则表现出更多地受封建礼教束缚的一面,是作者思想的局限所在
-
女性双形象 辉耀东西方--戏剧人物杜丽娘与朱丽叶之比较
-
作者:黄江玲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戏剧人物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汤显祖 东西方 莎士比亚 个性解放 爱情 封建礼教
-
描述:女性双形象 辉耀东西方--戏剧人物杜丽娘与朱丽叶之比较
-
理学的“穷理尽性”与杜丽娘的游园惊梦——对汤显祖“以情格理
-
作者:刘小梅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欲之辩 理学 王学 尊情抑理 化情归性
-
描述:该是"化情归性"而非"尊情抑理"。
-
试论杜丽娘性格中“情”与“理”的矛盾冲突及其文学意义
-
作者:高杰 来源: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情 理
-
描述:作为中国古典戏剧舞台上一枝独秀的美艳“牡丹”,《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以鬼之“虚情”对己,以人之“实礼”待世,实现了其人生价值追求的最大化.同时,对人性中潜在的自然性与社会性淋漓尽致地演绎使其不仅在同类
-
中西方文学女性形象塑造比较研究:以简·爱和杜丽娘为例
-
作者:袁野 来源:参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简·爱 杜丽娘 夏洛蒂·勃朗特 汤显祖 女性形象 比较研究
-
描述:爱代表着近代西方女性独立解放的呼声,而杜丽娘则代表挣脱礼教束缚的中国古代小姐。简·爱比杜丽娘的抗争方式更激烈、更直接,叙事也多以现实为基调,杜丽娘的经历则更多带有浪漫主义的神话色彩,具有典型的中国
-
牡丹亭 一
-
作者:汤显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牡丹亭 一
-
牡丹亭
-
作者:游利华 来源:宝安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游利华
游利华女,现居深圳龙华新区。已发表散文小说多篇,散见于《滇池》、《短篇小说》、《打工文学》等。
(1)
杨帆在三十六岁这年方发现,自己还从来没有拥有过爱情。
这缘于一封突兀的电子邮件,一个
-
《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申江服务导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11月23日-25日东方艺术中心
由白先勇与苏州昆剧院携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巡演海内外,至今已有200余场,牡丹花开八年,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关注昆曲。白先勇曾说“昆曲无他
-
“我”的《牡丹亭》
-
作者:李传玉文 周舟 来源:昆山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首演结束后,省昆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李鸿良来到后台,向柳梦梅的饰演者张军竖起大拇指,大呼“太棒了”。
本报记者 李传玉/文 周舟/摄
10月10日晚,昆山遂园,实景园林版《牡丹亭
-
属于我们的《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政协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演讲人:叶朗
演讲人简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著作《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国小说美学》、《现代美学体系》、《胸中之竹》等。
国学的昆曲缘
1917年,吴梅到北大任教,先后开设古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