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491)
期刊文章(1513)
学位论文(87)
图书(52)
会议论文(2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078)
红色文化 (39)
地方文献 (22)
地方风物 (10)
宗教集要 (9)
非遗保护 (5)
才乡教育 (1)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639)
2013(125)
2011(234)
2010(1110)
2009(460)
2008(278)
2007(133)
2006(89)
2003(50)
1995(36)
按来源分组
南方都市报(39)
成都商报(17)
华西都市报(12)
宜宾日报(3)
甘肃经济日报(2)
人民公安(1)
法制与经济(1)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1)
党建文汇(上半月)(1)
方圆(1)
最高法院副院长松有终审被判无期徒刑
作者:暂无 来源:记者观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最高人民法院  副院长    河北省 
描述:3月17日,河北省高级法院对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松有贪污、受贿案终审宣判。终审维持原判,松有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最高法副院长松有受贿案已经进入司法程序
作者:何勇  来源:法制与经济(上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司法系统因涉嫌贪腐而落马的最高级别官员松有一案终于进入司法程序.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审查长达一年之久的最高人民法院前副院长松有,可能于近期由检方移交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松有终审被判无期
作者:暂无 来源:党的建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最高人民法院    副院长  一审判决  高级人民法院  辩护律师  河北省廊坊市  终审  受贿罪  大法官 
描述: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日对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松有作出终审宣判,驳回了松有和辩护律师的全部上诉意见,维持一审判决。2010年1月19日,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松有案做出一审判决
国民党广州警备司令松源祖屋参观记
作者:冯华权  来源:居正月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国民党广州警备司令松源祖屋参观记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松有一审被判无期徒刑
作者:暂无 来源:先锋队(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最高人民法院  无期徒刑  副院长  一审判决  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剥夺政治权利  中级人民法院  有期徒刑 
描述: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松有作出一审判决,认定松有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50万元,两罪
该道歉的不应是四川在线
作者:暂无 来源:西江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该道歉的不应是四川在线
四川方言入声字的发展
作者:何晓蓉  来源: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川方言  声调  入声  舒化 
描述:四川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四川大部分地区方言其阴平、阳平、上声、入声四个声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古入声字在今四川方言里的发展及归属却很不相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入声独立、入声归阴平、入声归阳平
读书卡片
作者:暂无 来源:优秀作文选评(初中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逻辑学家  石头  院长  工程师  福楼拜  孤儿院  卡片  汤显祖  读书  包法利夫人 
描述:一块石头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总是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
完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 为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培养高质量
作者:刘铁军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都市型现代农业  农业教育体系  北京农学院  质量人才  院长  培养  城郊型农业  地区农业 
描述:都市农业分会副理事长,《园艺学报》编委,北京市高校果树重点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农业应用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等。他长期致力于果树园艺科教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与实践"、"丘陵山地大桃节水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日光温室桃优质高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十多个项目的研究推广示范中取得了突出成绩,荣获"全国科教兴村先进个人"。
打造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南方之强”:访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尹烃娟  来源:新闻与写作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闻传播教育  厦门大学  学院  清教  院长  南方  中国  新闻工作 
描述:我热爱新闻工作。学新闻,干新闻,现在又教新闻;并希望自己十几年的记者生涯,十几年在国台办的实践历练及在工作中广泛结识的两岸新闻界的朋友,转化为厦大新闻传播学院办出特色的资源。——张铭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