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40)
期刊文章(7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11)
地方文献 (4)
地方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4(24)
2011(7)
2010(82)
2009(32)
2008(26)
2007(6)
2006(5)
2005(7)
2004(8)
2003(5)
按来源分组
世界电信(2)
记者观察(2)
中国审判(2)
北京农学院学报(2)
经济师(1)
广东合作经济(1)
中文自修(1)
核地知与行(1)
北京纪事(1)
广东女性职业教育论坛(1)
黄松有免职凸显法院监督漏洞 检察机关应有所作为
作者:暂无 来源:经理人内参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法院监督  检察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  全国人大常委会  《民事诉讼法》  审判委员会  免职  第五次会议 
描述: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执行活动实施法律监督的条款;同时.
最高法:将统一死刑适用尺度
作者:于松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最高人民法院  死刑复核  适用标准  受理案件  犯罪分子  工作报告  结案率  执行  死刑适用  黄松 
描述: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10年度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将统一死刑适用标准,不是必须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均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确保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据介绍,去年全年
明星律师和贪赃法官的“权钱公关”
作者:刘天明  来源:法律与生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东省  法官  律师事务所  执行局  高级人民法院  律师界  黄松  人民币  最高人民法院  受贿罪 
描述:陈卓伦在"攻关"法官上有一套自己的规则和办法,且屡试不爽,只要他盯上某位法官,就会穷尽办法将其拉下水,甚至不惜结成利益共同体,为其所用。但无论其行为多么隐密,受贿的法官位有多高,都逃不脱法网。
陈卓伦:一个“明星律师”的倒下
作者:刘天明  来源:记者观察(上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东省  律师事务所  律师界  黄松  高级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律师协会  检察机关  明星  法官 
描述:一跟;二是他曾经与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已判刑)和广东省
由黄松有受贿案想到的
作者:李爱武 李斌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受贿案  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  案件当事人  2009年  2010年  审判人员  无期徒刑 
描述:2009年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五个严禁”的规定》,严禁审判人员“接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请客送礼”、“违反规定与律师进行不正当交往”、“插手过问他人办理的案件”。仅仅时隔一年
减轻处罚中的法定刑应是"法定最低刑"
作者:李新慧 李青慧  来源:人民检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减轻处罚  法定刑  法定最低刑  刑法修正案  犯罪分子  最高人民法院  刑罚制度  处罚制度 
描述:制度
黄松有受贿、贪污案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受贿犯罪  贪污案  最高人民法院  中级人民法院  中共党员  博士研究生  2009年  湛江市 
描述:被告人黄松有,男,1957年12月21日出生,广东省汕头市人,汉族,中共党员,在职博士研究生,原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曾任中共广东省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湛江市法官
最高法院副院长“烂”在烂尾楼里
作者:邢婷  来源:幸福(悦读)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烂尾楼  黄松  最高人民法院  副院长  高级人民法院  广东省  广场  人民币  司法系统  中级人民法院 
描述:2008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表决,免去黄松有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职务。同时,新华网的消息透露,黄松有涉及广东一起金额高达4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案,已被中纪委"
陈卓伦的攻关之道
作者:刘天明  来源:检察风云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东省  执行局  高级人民法院  人民币  最高人民法院  中级人民法院  判处无期徒刑  黄松  案件  海珠区 
描述:徒呢?本文以实景回放的方式介绍陈卓伦的犯罪经过。
姜洪鲁:悦于目,感于心,敏于行
作者:李华斌 朱帅 谢唯立  来源:中国审判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最高人民法院  法院工作  法院院长  审判方式改革  音乐评论  美国音乐  司法改革  化解矛盾  副院长  司法工作 
描述:美国音乐杂志专栏作家约翰.琼斯在1994年年终的音乐评论中写道:"NewAge(班得瑞乐队的一首歌名)为现代人创造了一片美丽新世界,引领人们找回生命最原始的感动……"这一段乐评引起了姜洪鲁强烈的共鸣:当忙碌了一天后,在静谧的夜晚听着班得瑞的音乐,就会感觉到,真正的寂静,并非是全然无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