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354)
期刊文章(1191)
学位论文(45)
会议论文(36)
图书(3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217)
红色文化 (359)
地方文献 (45)
地方风物 (19)
宗教集要 (9)
才乡教育 (5)
文化溯源 (3)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4(836)
2010(1036)
2009(493)
2008(375)
2006(140)
2004(59)
2003(29)
2002(30)
2001(32)
1995(24)
按来源分组
收藏(6)
春秋(3)
传记文学(2)
资料信息(1)
党政论坛(1)
语文天地(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语文世界(初中版)(1)
科学养生(1)
东北之窗(上半月)(1)
漫谈古书作者的署名
作者:牟玉亭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者姓名  著作方式  现代图书  《金瓶梅词话》  连署  《诗经》  司马迁  王安石变法  古书  《山海经》 
描述:当时,就并没注意作者姓名。采诗者只是要诗的内容,供周王室以观民风,以诗配乐。
漫谈泰山磐石散
作者:哈小博  来源: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泰山磐石散  《古今医统大全》  《景岳全书》  徐春甫  泰山磐石饮  中医方剂学  张景岳  胎动不安  气血两虚  黄芩 
描述:泰山磐石散又名泰山磐石饮.方剂的出处说法不一,<中医方剂学>说是出自<古今医统大全>,其他方书则说出自<景岳全书>.<古今医统大全>由明代徐春甫所辑,成书于1556年.<景岳全书>则是由明代张景岳所撰,成书于1624年,可见此方很可能是景岳转载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一书.……
漫谈酱的历史
作者:于春风  来源:上海调味品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先秦时期  调味品  《说文解字》  《周礼》  植物性原料  齐民要术  《礼记》  唐代宫廷  马王堆一号汉墓  中国古代 
描述:肉酉。”段注(一)从肉酉:“从肉者,醢无不用肉也。”由此分析酱字是指肉酱。其实,古代不只有肉酱,也还有用米、麦、豆、果、鱼等制成的各种酱。《周礼·膳夫(打
编剧技巧漫谈
作者:李之华  来源:剧本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玉茗堂派  中国戏剧史  玉茗堂四梦  戏曲史  代表作  作品  牡丹亭  柳梦梅  杜丽娘 
描述:《拜月亭》《杀狗记》,即所谓“荆、刘、拜、杀”四大传奇,下启所谓“玉茗堂派”诸大家的戏剧作风,在中国戏剧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名著,写成于明万历廿六年(一五
魏新曾斌教练组全部下课锴黄希扬等大半主力挂牌 帆大清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今天是帆结束一个月长假重新集结的日子,但在洋河基地,不会再有魏新,曾斌等上个赛季教练组成员以及锴、黄希扬,赵和靖,吴庆、胡伟、李思源、余勇哲,和正元等大半主力的踪影。据介绍,在上周,这些人
鲁鸿阿的诗
作者:鲁鸿阿力  来源:山花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鲁鸿阿的诗
《古今典籍聚散考》漫谈
作者:吴华  来源:图书馆学研究(长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典籍  陈登原  图书  科学方法研究  封建社会  胡应麟  商务印书馆  政治  著作  藏书家 
描述:会通》,对典籍聚散问题稍有涉猎,可以说在陈登原以前,没有人系统全面地探讨过典籍聚敞这个问题。《聚散考》则填补了这个空白,陈氏是在博览群书,纵观古今,广泛摘引的基础上撰成这部著作的。
漫谈古典文学中的梦意象
作者:司马周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文学  《红楼梦》  《诗经》  梦意象  中国古代文学  《楚辞》  中国文学史  古代文人  汤显祖  梦幻文学 
描述:梦,这一难以捉摸的斯芬克斯之谜,古代文人对它情有独钟,将它作为抒发自我情愫与内感的道具。在文人笔下,梦不仅是纯粹的生理学专有名词,已经演绎成为中国文学史中的一个特殊的情感表达术语,成为文人心灵与潜意识折射的产物。梦的景象,梦的意识,梦的境界,梦的气氛...
中国古代咏竹诗词漫谈
作者:王友胜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  郑板桥  中国文人  古代文人  王安石  中国传统美学  知识分子传统  文化人格  文化内涵  审美意象 
描述:中国古代咏竹诗词漫谈
红学与诗学——读书漫谈十九则
作者:朱贺 正苍山  来源: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诗学  贾宝玉  红学  毛泽东  薛姨妈  荣国府  《卜算子·咏梅》  薛宝钗  王安石 
描述:红学研究,事无巨细.大处入手,自然是大手笔,博大精深,叹为观止;小处掘金,亦有"曲径通幽"之境界,插柳成阴,水滴石穿,红楼之成,岂能缺一砖一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