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24)
图书(576)
报纸(464)
学位论文(21)
会议论文(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142)
地方文献 (157)
红色文化 (24)
宗教集要 (22)
地方风物 (20)
才乡教育 (16)
非遗保护 (10)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4(318)
2013(78)
2012(128)
2008(91)
2006(116)
2004(98)
1982(15)
1980(7)
1957(6)
1922(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8)
人民音乐出版社(74)
音乐出版社(17)
上海文艺出版社(10)
海峡文艺出版社(6)
武汉大学出版社(4)
浙江大学出版社(3)
北京大学出版社(3)
吉林人民出版社(3)
学艺出版社(2)
虞集与元代复古书风
作者:韩秀芳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书画便成为元文人的精神寄托,汉文化面对不被国家上层人士重视、并禁止各族人们学习汉文字的恶劣形势,元代书家不得不高唱复古之歌来保卫汉文化,应该说这是元代书风复古的深层原因.元代书法的主要特点即是充满了
吴澄国子监改革与元代的儒学生态
作者:刘成群  来源:成大历史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子监  生态  治术  吏事  「和会朱陆」 
描述:若想用事於當時,則必須向元廷政治生態與北方儒學生態靠近,這勢必又要求他們從內聖性哲學中拔出腳來,向「儒吏並重」的現實做出妥協。
元代名著《世医得效方》的研究
作者:徐春娟 陈荣 陈建章  来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危亦林  《世医得效方》  学术思想  现代研究 
描述:、玉屏风散、归脾汤、二妙散等活跃在现代临床;《世医得效方》早年就传至日本、朝鲜并对其骨伤学形成了影响,脊椎骨折复位及固定术技术等使中医正骨在中世纪流传至西方。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突出成就主要是骨伤科
程钜夫与元代文坛的南北融合
作者:邱江宁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程钜夫江南地域  南北融合 
描述:客观评价程钜夫对元代文坛的影响与贡献。
元代农业地理研究的重大收获──评吴宏岐著《元代农业地理》
作者:毛曦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代农业  吴宏岐  地理研究  农业地理学  历史人文地理  地域分布  借鉴作用  社会价值  中国历史  马克思主义史学 
描述:元代农业地理研究的重大收获──评吴宏岐著《元代农业地理》
元代中期奎章阁的设立对元代诗学品格形成的先导作用
作者:郭鹏  来源:文学评论丛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奎章阁  元代诗文  虞集  诗学  文士  群体性  时代背景  京师  马祖常  西北少数民族 
描述:习得以改变,并因西北少数民族诗人的加入,终于融合汇通,形成了元代诗文的基本风貌。可以说,元代中期京师诗坛以其群体性诗学活动实现了诗风的融汇,在消长中荡涤了原先的地域隔阂,在新的大一统时代背景下,形
陆学为体,朱学为用:从「工夫」论吴澄
作者:吴致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  吴澄  理学  心学  工夫  工夫论 
描述:入陸的形成過程。第四章,筆者要解釋吳澄思想中「格物窮理」的問題,研究他如何將「格物窮理」的工夫納入陸學的心學體系之中,並且簡單論述與吳澄並列為元代「和會朱陸」兩大代表學者的鄭玉,以凸顯吳澄思想的特色
虞集研究论稿
作者:姬沈育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虞集  诗歌  散文  元代  文学思想  学术思想 
描述:《虞集研究论稿》一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论述虞集生活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延祐、天历年间,一方面,仁宗、文宗等继世祖之后再行“汉法”,重振儒学,恢复了中断近八十年的科举取士制度,使社会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治大兴的局面;另一方面,元廷又始终不愿放弃种族特权政策。元廷这种双... >> 详细
吳澄《道德真經註》研究 ──兼論理學與老學的交涉
作者:劉怡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  吳澄  道德真經註  理學  老學  儒道會通 
描述:儒道關係。因此,如果我們能站在老學的立場考察理學與老學交涉的情況,將可以進一步清楚地瞭解老學思想在歷史的縱深發展脈絡裏所呈現的圖景,有助於宏觀而立體地建構中國學術思想流變洐嬗的完整面貌。吳澄為元代
虞集诗文研究:学术主张与情感积累的寻绎
作者:吴琼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  虞集  南人  生平叙介  学术主张  情感积累 
描述:虞集的生平,其次便是點校、爬梳與解讀文本,再者便是整理、分析與綜合散見於各種的元代文學史、詩歌史、學術專著與期刊論文之虞集相關論述,以作為本文的研究背景。
在掌握虞集的生平與解讀文本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