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人文启蒙:明代的关之重(上)
作者:灏峰  来源:美文(上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  明代  明武宗  统治思想  王阳明心学  陕西  朱元璋  陆九渊  礼仪 
描述:明朝是以理学开国的。明太祖朱元璋在起义过程中就信用浙东儒生;明成祖朱棣更是锐意提倡程(颐)朱(熹)理学,使之成为官方学术和王朝的统治思想。从明孝宗朱祐朝弘治元年(1488)起,王阳明则远承宋儒陆九渊
论吴澄对朱熹道问陆九渊尊德性的会合
作者:王素美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虽然他们在考察尊德性的过程中不曾完全抛弃道问,在说明道问之重要时也不肯轻视尊德性。但是,他们往往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于是,就有了偏重尊德性和偏重道问的区别。在这个问题上,朱熹和陆九渊曾发生过激烈的争论。
“尊德性”与“道问”:朱熹和陆九渊教育观的碰撞
作者:杨丽娟  来源:克拉玛依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尊德性”  “道问  理学  教育观 
描述:共通之处.
元代陆士人的日常空间与社会关系网络:以李存《俟庵集》为中
作者:周茶仙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代  陆九渊  李存    道教 
描述:的思想生命力,更显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各学派、信仰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宋明浙东事功与心学及其合流——兼论王的思想来源及性质
作者:滕复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浙东  王阳明  永嘉  陆九渊  思想来源  本体  宋明  知行  朱嘉 
描述:后浙东学术的主流.而宋明浙东思想与学术主流的流变过程,其实也就是事功与心学各自发展与相互融合的过程.
陆九渊“心学”教育思想的特质及其历史命运(续)
作者:顾春  来源:江西教育科研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教育目的  教育思想  历史命运  易简工夫  道德知识  道德品质  教育活动  教育方法论  心学 
描述:陆九渊“心学”教育思想的特质及其历史命运(续)顾春(三)教育方法论的基本特质在教育方法论上,陆九渊将“以尊德性御道问”作为其教育方法论的根本宗旨。尊德性与道问的关系问题,是朱陆之争的最
一代巨擘 教育有成──南宋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陆九渊
作者:朱永龄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教育家  思想家  中国哲学史  中国历史  主观唯心主义  鹅湖之会  心学  吕祖谦  教育目的论 
描述:一代巨擘教育有成──南宋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陆九渊朱永龄南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积弱不振的朝代,然而又是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文化高潮──文化复兴的时期。起始于宋代的象山书院以及它的领袖人物陆九渊.在中国
陆九渊程文二题——析“取予两得”、“宽猛相济”两说
作者:杨安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程文  取予两得  宽猛相济  尚德不尚刑  德刑并举 
描述:程文,显示出青年陆九渊经世致用的政治思想和以道德仁义的“本心”为特征的哲学思想,对于当今仍具有一定意义。
陆九渊程文二题——析“取予两得”、“宽猛相济”两说
作者:杨安邦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程文  取予两得  宽猛相济  尚德不尚刑  德刑并举 
描述:程文,显示出青年陆九渊经世致用的政治思想和以道德仁义的“本心”为特征的哲学思想,对于当今仍具有一定意义。
试论佛学心学及浙东派对谭嗣同的影响
作者:黄艺农  来源:求索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谭嗣同  浙东学派  心学  陆九渊  佛学  南宗  增订本  王守仁  慧能  进步思想 
描述:需要的思想力量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关于他的政治思想的理论渊源,在《仁学·界说》。和《致唐佛尘书》中已自有论及,似乎不需多论,然而要弄清楚这些说对他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