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406)
期刊文章(4530)
会议论文(80)
图书(6)
学位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973)
地方文献 (37)
地方风物 (7)
红色文化 (4)
非遗保护 (4)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5482)
2013(213)
2007(222)
2001(163)
1999(111)
1996(110)
1995(117)
1991(63)
1988(110)
1987(115)
按来源分组
法学杂志(14)
中国企业报(13)
新闻知识(3)
蜜蜂杂志(3)
福建法学(2)
党政干部论坛(2)
戏文(1)
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情报学、资料工作)(1)
云南史志(1)
人才开发杂志(1)
全省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召开——白恩
作者:谭晶纯 季征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全省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召开——白恩
仙踪渺黄鹤,人事忆白莲:记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大师
作者:张兴发  来源:中国宗教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道教协会  闵智亭大师  玉溪道人  爱国爱教  信仰  道教文化研究  生活作风  处世原则 
描述:2004年1月3日,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爱国宗教界人士、中国道教协会第六届会长闵智亭道长因病医治无效,溘然登真。闵道长生前十分关心《中国宗教》,多次为我们撰文审稿,他还保留了从创刊号到他生前看到的最后一期《中国宗教》。为了表达我们的哀思和怀念,我们特地选刊了这篇文章。
李灏在深圳:一个改革者 一个明白人
作者:樊鹏 江湘平 唐火照  来源:红广角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深圳经济特区  改革实践  邓小平  深圳市  深圳特区  李光耀  中国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加坡  改革者 
描述:我们许多人。"
用爱撑起一个
作者:刘巍  来源:吉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一家四口,老母、胞弟、亲侄儿都卧病在床;不是女人,洗洗涮涮、烧火做饭、缝缝补补的日子却过了20多年;农忙种地、农闲打零工,一年365天难得歇歇;自己文化不高,字都认不全,还想方设法找医院、讨药方,给家里人治病……在常人看来,这样的日子简直没法儿过,可他却选择硬撑下去,让祖孙三代、3个病号有了坚强的依
我是一个勤奋的“笨人”
作者:姜雁冰  来源:襄阳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李浩。(本栏照片均由记者安富斌摄) 记者 姜雁冰 “我来自农村,智商又不是很高,取得的所有成绩,都来自于勤奋,我是一个勤奋的‘笨人’。”6月27日,面对记者的采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浩幽默
唱响《一个妈妈的女儿》
作者:石显尧  来源:迪庆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李纪恒深入到小中甸农户七林央宗家了解藏区农牧民生产生活情况。(石显尧 摄) “ 藏区农牧民日子过得怎么样?生产生活条件有多大改善?”一直是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十分关心的事情。9月5日,在省政府进一步加快迪庆经济社会发展专题工作会议期间,李纪恒率与会领导和省政府各部门负责人深入到香格
还原一个真实的汤显祖
作者:暂无 来源:南昌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张鸣记者徐蕾文/图 “玉茗风流百代妍,传奇深扣动人弦,好梦吹送东风醒,至情断肠缀诗篇。”昨晚,江西省赣剧院精心打造的赣剧《临川新梦》在江西艺术中心大剧院首演。戏中易懂的中州韵赣话对白、好听的弋阳腔曲牌旋律、节奏明快的锣鼓经伴奏、演染剧情的男女伴唱、近似影视剧的面部化妆、色彩艳丽的服装服饰、载
一个女人的心灵成长史
作者: 何光宁  来源:嘉兴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当我读到王英的长篇小说《我与父亲的战争》时,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阳光懒懒地打在窗外的树叶上,时光仿佛静止了。 现实生活的休止静默处,正是小说的起始点。 一个生长在江南小镇上的普通人家里叫“小小
一个值得怀念的船长
作者:柴国良 丽海  来源:航海杂志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烈  招商局  国民党政府  船长  祖国大陆  全体船员  事务长  上海  中国共产党  人民解放军 
描述:惜别大陆一九四九年初春,寒流袭击着上海。一团团阴惨惨的乌云,在黄浦江上空徐徐移动。座落在外滩的招商局灰色大楼,处在国民党的军事管制中。招商局命令张丕烈船长,将海辰轮迅速撤离上海。因为海辰轮是美国制造的万吨自由型轮船,是美国政府卖给国民
一个值得思考的研究课题
作者:柳汀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研究课题  发展问题  中国小说史略  胡应麟  作意  小说创作  六朝时期  自觉时代  唐人 
描述: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始有意为小说”。这些观点都在说明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到了唐朝才开始显示“尽幻设语”“作意好奇”,才因“演进之迹甚明”而进入中国小说创作的“自觉时代”。然而,如此而言,是否意味着中国古代小说的成型问题已经真正解决?事实上,唐之前,尤其在六朝时期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以今人欣赏目光去看亦不能否认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