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488)
学位论文
(132)
报纸
(76)
会议论文
(46)
图书
(2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82)
才乡教育
(158)
地方文献
(19)
宗教集要
(9)
地方风物
(1)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
(73)
2011
(92)
2008
(87)
2006
(75)
2005
(46)
2004
(54)
1998
(78)
1997
(33)
1995
(34)
1988
(53)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
(80)
中州学刊
(9)
哲学与文化
(4)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重庆社会科学
(1)
阅读与鉴赏·高中
(1)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与哲学史)
(1)
相关搜索词
学规
《周礼》
天地生物之心
南宋理学
太极辩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儒家
王安石变法
君子
祭祀
宋明儒学
《孟子》
哲学思想
王学统
做人
哲学
为学路径
尊德性
历史世界
主体性教育
太极
儒家核心价值体系
陆九渊
唯心主义理学
天理
学习方法
倡导
公民道德建设
太极图说
首页
>
根据【检索词:朱熹思想之与陆象山】搜索到相关结果
1582
条
汤显祖与袁宏道之尺牍比较研究
作者:
肖咏芳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袁宏道
尺牍比较
“真”
思想
描述:
牍的具体内容、表达方式和风格上呈现出了巨大不同,这些不同点代表了当时文坛对“真”的追求所具有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汤显祖与袁宏道二者尺牍的比较不仅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汤显祖和袁宏道
思想
的发展变化提供
吕南公研究
作者:
于飞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吕南公
年谱
生平
思想
文学作品
描述:
石、曾巩、李觏等对于吕南公性格塑造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吕南公在文学理论上有精辟的见解和造诣,提出“言以道为主,而文以言为主”的“文道”观,强调“文不可以不工”,虽然是以儒家的
思想
伦理为基础,但对于道持
史苑学步忆恩师:缅怀我的导师黄永年先生
作者:
郭天祥
来源:
唐都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永年
风范
思想
情怀
缅怀
描述:
后学对前辈学人的深切缅怀和崇敬之情。
朱熹
和陆九渊的“格物致知”说辨析
作者:
刘正平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理气
道统
心
格物致知
描述:
学方法不同是其理论体系的必然结果。
试析
朱熹
陆九渊工夫论及其异同
作者:
赵申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
工夫论
陆九渊工夫论
工夫运行
仁
诚
心和理
描述:
有关。为学工夫即所谓《大学》的“八条目”,而克己则是
朱熹
最为推崇的刚健工夫。三大工夫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铺就了一条由学者到贤人最终成为圣人的修习路线,是由外而内再向外化育的。
朱熹
缜密的哲学体系
朱熹
、陆九渊的鹅湖之辩
作者:
吉林
宋嗣廉
来源:
演讲与口才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朱熹
、陆九渊的鹅湖之辩
试论
朱熹
与陆九渊心性论的区别
作者:
李延仓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嘉
陆九渊
心性论
描述:
朱嘉和陆九渊作为宋明理学思潮中理学和心学的重要代表,二者对心性的体认和把握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二者心性论的相通之处共同反映了理学思潮的特征,但二者的心性论也有区别。本文从心、性以及心性关系等方面详细论证了二者心性论的区别。
象山
派心学与文学研究
作者:
陈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山
派
陆九渊
甬上四先生
槐堂弟子
本心
文学
描述:
,则是极少涉及的。无疑,这就为后学者留下了一块尚待开垦的土地。然而,要彻底地考察
象山
学派的文学思想及其作品的意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该派所有的文学思想都是与其心学
思想
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这样说
象山
心学通解:[陆九渊]
作者:
吴文丁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唯心主义
心学
中国
描述:
象山
心学通解:[陆九渊]
象山
书院及其历史变迁
作者:
陈炎成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山
书院
陆九渊
象山
先生
陆
象山
教学内容
天山
贵溪
李梦阳
“明理”
白鹿洞书院
描述:
象山
书院及其历史变迁
首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