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270)
报纸(960)
图书(113)
学位论文(104)
会议论文(4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054)
地方文献 (350)
地方风物 (20)
非遗保护 (17)
文化溯源 (16)
才乡教育 (15)
宗教集要 (10)
红色文化 (9)
按年份分组
2014(409)
2012(320)
2011(263)
2007(222)
2006(191)
1999(111)
1997(91)
1996(84)
1994(80)
1984(5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12)
文学遗产(24)
南方文物(9)
红楼梦学刊(9)
电影文学(4)
江西历史文物(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江西高校出版社(2)
文学与文化(1)
上海远东出版社(1)
叛逆的时代女性:杜丽娘青春意识的觉醒与爱情的追求
作者:李赛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至情  杜丽娘  幸福观 
描述: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在其浪漫主义传奇杰作《牡丹亭》中为我们描绘了柳梅和杜丽娘超越生死的爱情故事,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为情可以死又可以复生的、视男女爱情为人生幸福的价值观和生存目标的艺术形象.
至情--杜丽娘生死不渝的幸福观
作者:李赛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至情  杜丽娘  幸福观 
描述:《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著名的浪漫主义传奇杰作,他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勇敢独立的女性人物,杜丽娘是“情”的化身,是汤显祖至情观的典型人物,汤显祖着意刻画杜丽娘的形象,是为了突出以情抗理,批判理学
至情:杜丽娘生死不渝的幸福观
作者:李赛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至情  杜丽娘  幸福观 
描述:《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著名的浪漫主义传奇杰作,他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勇敢独立的女性人物,杜丽娘是“情”的化身,是汤显祖至情观的典型人物,汤显祖着意刻画杜丽娘的形象,是为了突出以情抗理,批判理学
试论杜丽娘性格中“情”与“理”的矛盾冲突及其文学意义
作者:高杰  来源: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描述:作为中国古典戏剧舞台上一枝独秀的美艳“牡丹”,《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以鬼之“虚情”对己,以人之“实礼”待世,实现了其人生价值追求的最大化.同时,对人性中潜在的自然性与社会性淋漓尽致地演绎使其不仅在同类文学形象中独树一帜,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审视现实的空间和角度.
从“举业八大家”之一到戏曲史上的“绝代奇才”:以《牡丹亭》
作者:姚越超  来源:金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八股文 
描述:曲创作中行文方式和人物塑造两个方面的影响.
论《牡丹亭》中的情与理
作者:司国芹  来源:江苏科技信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描述:《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作者以情抗礼,让杜丽娘用“至情”战胜了“理”,把批判的锋芒直指禁锢人们精神的封建礼教,反映了人们要求思想开放、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重新审视其中情与理的关系,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释“无梦到徽州”
作者:袁啸波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徽州  汤显祖  戏曲家   
描述:“无梦到徽州”常常被今人引来赞美徽州。此语出自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全诗如下: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宋本十三经注疏 周礼注疏附校勘记 卷三至卷
作者:丁仁炜署  年份:190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宋本十三经注疏 周礼注疏附校勘记 卷三至卷
火车站实行“优先”安全送兵陈凯杰 陈道建 刘远球
作者:暂无 来源:湛江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记者陈凯杰通讯员陈道建刘远球报道:自11月下旬以来,湛江火车站在发送新老兵工作中,以优质热情的服务赢得了部队领导和旅客的赞誉。 为切实做好今冬新老兵运输工作,湛江火车站超前部署,主动加强与驻站军代表和铁路上级部门的联系,提前了解掌握新老兵客流及去向,充分预留足够票额,为新老兵运输提供强有力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三省暴雨洪涝灾情 紧急启动国家
作者:陈郁  来源:经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北京6月16日讯 记者陈郁从民政部获悉: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今天针对江西、浙江、安徽三省严重暴雨洪涝灾情,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查看灾情,协助开展救灾工作。 据江西省民政厅向民政部报告的灾情信息,截至6月16日7时统计,6月13日以来的暴雨洪涝灾害造成江西省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