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王的思想方法
作者:张家成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朱熹理学  思想方法  致良知  思想影响  主体  理学家  致知  涵义  陆九渊 
描述:。本文通过对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分析,从致知功夫、知行关系及认识的发展过程三方面阐述王阳明是如何在思想方法上做“兼综朱陆”的工夫的。
南宋陆
作者:崔大华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体系  “心”  主观唯心主义  “理”  杨简  禅宗  发明本心  孟子学说 
描述:南宋陆是以南宋理学家陆九渊为核心,由其浙东和江西弟子共同组成的一个学派,它的理论宗旨是“发明本心”。本文努力在宋代思想和整个中国思想发展的广阔背景下,对其主要人物的思想面貌进行分析,主要论述了四个问题。
方法散论
作者:王伟民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儒学  概念范畴体系  象山    精神实质  为己之学  不动心  人生实践  知性方法 
描述:方法散论□王伟民元儒吴澄说:“余每慨临川金溪之士,口有言辄尊陆子,及讯其底里,茫然不知陆子之学为何如。”①陆九渊自己也曾说:“某有积在此,惜未有承担者。”②象山陆学到底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学问
古人论
作者:泽之  来源: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论  为学之道  聪明  古人  穷理  顾炎武  陆九渊  居敬  读书  朱熹 
描述:之途有二:曰,曰思。则不恃己之聪明,而一唯先觉之是效;思则不徇古人之陈迹,而任吾警悟之灵。——王夫之人之为,不日进则日退。独无友,则孤而准
贵有疑”的精髓
作者:肖川  来源:中学生百科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发现问题  认知冲突  学习者  爱因斯坦  培养学生  数学  陆九渊  教学  认知结构  思考习惯 
描述:贵有疑”,古人多有论述。宋代大儒朱熹就曾说:“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更是精辟:“为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之“心”试解:[陆九渊]
作者:胡家祥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  心学 
描述:之“心”试解:[陆九渊]
陆九渊《易》本体论的心学建构
作者:杨月清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号存斋,抚州金溪人。南宋著名哲学家。中年以后,开始讲学,游学活动先因中进士在家候职辟“槐堂”讲学,后以祠禄官闲居时在江西贵溪应天山立“精舍”讲学……
朱熹的知识论诠释陆九渊的实践论诠释
作者:彭启福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诠释  宋明理学  知识论诠释  实践论诠释 
描述:为达成明理这一理解目标的重要保证,知行合一说凸显了理解中的实践智慧。陆九渊意义上的明理具有了实践论的意味,其理解理论的视野是实践论诠释的。
汉宋《孝经》论考
作者:罗圣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孝经》  谶纬  注疏  司马光  朱熹  陆九渊 
描述:孝經》學史的研究,本文探討由漢至宋《孝經》學史的發展。漢初因其政治與制度上的理由,《孝經》恢復先秦顯學的地位,影響往後的禮制與政治;佐以讖緯的興起,《孝經》與《孝經》讖緯的衍生說法,更是深植於民間風俗,是漢代《孝經》學的主流。關於漢唐之間的空白,本文利用《孝經注疏》,論證《孝經》是魏晉六朝時期,溝通名教與自然的重要根據;另一方面,經由唐代君臣的詮釋,《孝經》脫離了災異式的思維,又發揮其所本有的諫諍觀念。進入宋代,《孝經》對司馬光等人有特殊涵義,不過在疑經考辨的風氣之下,《孝經》的影響力與重要性逐漸衰微,即使後來有陸九淵等人的努力,《孝經》的衰落已無可挽回。
朱熹理学与陆九渊心学
作者:王国猛 徐华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陆九渊  1139  1193  心理  哲学思想  研究  朱熹  1130  1200  理学  哲学思想  研究 
描述:朱熹理学与陆九渊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