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浅议古汉语中的“
作者:薛振齐  来源:运城高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汉语  玉台新咏  《游褒禅山记》  古代汉语  焦仲卿妻  《史记·淮阴侯列传》  单方面性  王安石  王侯将相 
描述:的一个成分,其作用清楚,含义明白,毋庸赘言。本文着重分析当副词用的“”。
伯与复旦大学
作者:夏林根  来源:教学与教材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震旦学院  于右任  复旦公学  女子体育  蔡元培  王安石  培养人才  反帝爱国  复旦大学 
描述:伯与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夏林根名人与名校复复旦大学创始人马伯旦大学创始人马伯先生,原名志德,又名建常,后改名良,别号华封老人。他生于1840年4月,卒于1939年11月,历经百秋,在文化上
轻与相敬
作者:洪家宁  来源:社会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和而不同  学术论争  《典论·论文》  陆九渊  白鹿洞书院  真理  刻石立碑  鹅湖之会  学术争论  和为贵 
描述:以上种种,皆为文人相轻的表现。学术论争本未应该是而且可能是最看重“对事不对人”的原则的。说应该是,因为学术论争是辩说真理,理应摒除私人意气,不因感情上的好恶而党同俄异,西谚有所谓“吾爱吾师,我更爱真理”。师徒之亲在真理面前也应该让步。说可能是,学术争论的参加者应该都是讲课性的人,争的是天下公道的真理
王安石 千古第一
作者:西江月 祁博辰  来源:东方养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毛泽东  历史上  半山  日本  首相  职务  江宁  思考  二战以后 
描述:田中竟能不予理睬,毅然来访,此又颇似王荆公"流俗之言不足恤"的精神。看得出,这时的毛泽东主席很看重改革家王安石。
德行与德
作者:杨福成  来源:杂文月刊(原创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德行  君子  捐款  行为  老师  光标  民间话语  王安石  道德品行  礼乐刑政 
描述:》:"德行文
王安石的为之道
作者:康震  来源:培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学习成就  思维敏捷  思想开放  政治家  文采 
描述:学习成就了一位思维敏捷、思想开放的政治家,也使王安石成为一个文采斐然、学富五车的学者。喜欢学习,几乎成了王安石的一个“毛病”。
以梦释戏的心理分析方法臆说--兼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比较
作者:郑传寅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弗洛伊德  心理分析方法  文艺创作  汤显祖  戏曲作品  心理过程  批评家  戏曲批评  戏曲创作  艺术思维 
描述:提起梦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我们首先会想到弗洛伊德。但只要稍稍注意一下我国古代的文艺批评就不难发现,汤显祖、谢肇淛等批评家早就提出了“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戏与梦同”等重要论断,王骥德、李渔等踵事增华,使这一方法在戏曲批评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对“卫生分析”一书中有关饮水分析部分的意见(周鸣铮同志编译
作者:吴载琛  来源:中华卫生杂志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对“卫生分析”一书中有关饮水分析部分的意见(周鸣铮同志编译
汾河二库张性裂面特征及其工程影响
作者:李国珍  来源: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垂向卸荷  垂向卸荷  张性破裂  张性破裂  工程影响  工程影响 
描述:底部岩体应力集中所形成的特殊构造。张性破裂面的存在造成岩体结构松弛.强度降低.渗透性增强.对工程造成不利影响。
欲将沉醉换悲凉:晏几道人格特征新论
作者:吴南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  政治  悲剧意识  悲剧意识  词业价值  词业价值  心态特征  心态特征 
描述:人。 首先,是他对政治的厌恶与疏离。晏几道并没有以往士大夫的“行道”情怀。少时因父荫入仕,在父亲宰相强势的荫庇下,过着一段纯真而快乐的日子。但由于父亲的去世,父亲所形成的政治上的威势逐渐消失殆尽,小晏开始独自承受政治的风雨。熙宁二年,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行新法,从此开始了持续到北宋覆亡的新旧党争,而晏氏一家也不可避免的卷入此纷争之中。二哥承裕、姐夫富弼、甥女婿冯京俱受牵连,而自己也因郑侠事受牵连入狱,虽最后释出,但此事给小晏的打击却是沉重的。华屋山丘的身亲经历,政治上的尔虞我诈,使小晏望仕途而息心,由厌恶而疏离,从而转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于仕途小晏是有意规避的,其挚友黄庭坚说他“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小晏在《戏作示内》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自己终甘过着箪食瓢饮、筇杖葛袍这样的高洁生活,也不会行墦间乞受桑间饷,去趋炎附势以求富贵,愤世嫉俗之意,高洁固究之趣,斐然可见。 晏几道在《小山词自序》中曾说“考其篇中所记悲欢离合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也。”“如幻如电”“境缘之无实”此乃佛经用语,晚年的小晏已然参透人生。家世的中落,美丽歌女的流落,世事的炎凉,使小晏深感人生的悲剧性。而其悲剧意识的消解因素主要是“酒”与“梦”。“欲将沉醉换悲凉”,小晏之为小晏,就在于这种“悲智”――“悲凉”的提升和观照,由感性的沉醉到释家智性的整体提升和观照。 小晏为《小山词》作序,是宋代词人第一篇为自己词集作的序言,这是小晏对自我词作价值的肯定,也是对词业价值的认定。小晏认为词来源于汉魏乐府,自己所作之词是对久已消亡的乐府的补遗,既有对己词的自负,也有对词体的推尊,揭示了词发展的渊源,认为词是和诗歌一样正统的体裁,从而也就有了献词韩维之举。这在尚且认为词为小道的时期,能够如此公开发表自己的言论,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不随时俗、特立独行的晏几道。 黄庭坚评小晏有四痴,并在和小晏的诗歌唱和中对小晏进行了描述,从而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孤傲、耿介、纯真、豪放、率性的晏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