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念刘绍唐先生
-
作者:戈正铭 来源:传记文学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追念刘绍唐先生
-
刘绍刚印选
-
作者:暂无 来源:书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刘绍刚印选
-
我认识的刘绍棠
-
作者:忽培元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柳青 长篇小说 孙犁 延安地区 乡土文学 北运河 延安文艺座谈会 前辈作家 中国作家
-
描述:我认识的刘绍棠忽培元一个人去了,不需要人为地虚张声势。坏蛋去了,咀咒在人们嘴边;好人去了,怀念在人们心中。刘绍棠是好人。他突然离去,给人间留下了深深的缺憾。缺憾不是因为他去,人去是自然法则。缺憾在于
-
我与恩师刘绍棠
-
作者:倪勤 来源:档案天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光阴似箭,转瞬间恩师刘绍棠去世已经十年了。十年来,恩师的教诲时时在耳边回响,恩师的音容笑貌时时在眼前浮现。恩师虽已久辞人世,但他那深邃的文学思想,高尚的人格魅力,仍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教育着我,感动
-
“礼仪之邦”应是“礼义之邦”
-
作者:英海 来源:新语文学习(教师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义 道德规范 我国古代 礼仪小姐 社会规范 仪式 别字 报刊 礼节 字样
-
描述:在报刊上经常看到中国是"礼仪之邦"这样的字样。其实,"礼仪之邦"应为"礼义之邦"。"礼仪之邦"的"仪"是别字,应改为"义"字。"礼仪"是指行礼的仪式,如"礼仪小姐"就是负责礼节和仪式的小姐。而"礼义
-
“邦”和“国”的联系与区别
-
作者:李艳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联系与区别 成语 会意字 安定 和分量 周礼 词语 国家 诸侯 字形
-
描述:所管理的地方就叫"国"。从字形看,"国"是个会意字,起初就有"王都""首都"的意思。由此可见,早先在地域和分量上"邦"要大于"国"。像词语"邦客""邦家""邦
-
刘明辉同志送别仪式在昆举行
-
作者:谢炜 王顺祥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刘明辉同志送别仪式在昆举行
-
忆刘大年同志对近代史学科建设的贡献
-
作者:王庆成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近代史学 刘大年 近代史研究 纪念 贡献 怀念 学术 不幸 回忆 记忆
-
描述:的建树很多,但我手边没有任何文字材料,所以只能就记忆写一点与我有些关系的他对近代史学科建设的贡献,以表示敬意和怀念。
-
忆刘大年同志的几件小事
-
作者:任继愈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大年 夏鼐 侵华 姓氏 吕叔湘 学术 机会 全国人大代表 解放后 知道
-
描述:笔划排列,任刘姓氏都是六划,我们邻座。开会在一起,回到住处又在一起,接触更多,对他的了解也逐渐加深。以后住处相距不远,常常找他谈谈学术上的问题。
-
论历史认识对象的构成——兼与刘大年同志商榷
-
作者:彭年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生产力 生产关系 历史认识 社会关系 认识对象 表现形式 历史研究 人口生产 历史演变 人类社会
-
描述:活资料那样的物,而只能从人与人的关系去考察”①。在这里,人与自然界(物)的关系(生产力)被排斥在历史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