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75)
报纸(1437)
图书(59)
学位论文(44)
会议论文(2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135)
地方文献 (47)
才乡教育 (26)
宗教集要 (12)
红色文化 (9)
地方风物 (5)
非遗保护 (5)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3(150)
2011(269)
2010(455)
2007(129)
2006(68)
2004(62)
2001(49)
2000(68)
1995(58)
1987(26)
按来源分组
传记文学(39)
经济日报(6)
丽水日报(3)
今传媒(学术版)(2)
侨协杂志(2)
桂海春秋(1)
文物出版社(1)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1)
中国收藏(1)
今传媒(1)
论王安石诗歌中的“音”
作者:郑陶凌  来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复归 
描述:论王安石诗歌中的“音”
《牡丹亭》下场诗集之研究
作者:陈富容  来源:辅仁国文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下场诗    集句 
描述:亭〉下场诗的成就,相对的是被忽略了。但我们只要仔细阅读分析《牡丹亭〉 的下场诗,便可发现这五十五首集句诗,绝对是汤显祖用心经营之所在,它不但符 合近体诗格律,崭新的诗意也在戏剧中,充分的发挥了抒情与叙事作用。本文即透 过对《牡丹亭〉下场诗的集句选材、格律、诗意等内涵的分析讨论,还原〈牡丹亭〉 另一层面的创作意义。
宋词中的咏史词
作者:劉揚忠  来源:词学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史  作品  宋词  士大夫  作者  南宋  述志  宋代  圭璋  王安石 
描述:的发展变化,随着词本来潜藏着的较多方面的文学功能日益被人们发现和认识,词苑的述志言怀之什逐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并出现了数量可观的优秀作品。既要
论王安石诗歌中的“音”
作者:郑陶凌  来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复归 
描述:王安石诗歌创作深受唐诗影响,他前期参政时所作的咏政咏史诗和晚年退隐时所作的绝句,都体现了对唐诗的继承和摹仿。尤其是晚年的荆公绝句,在复归音的努力中达到了他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吴伯雄抵京先孙中山第五次“胡吴会”登场台大选后国共首次峰会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一行22日上午前往位于北京西郊的香山碧云寺,拜谒孙中山先生衣冠冢。吴伯雄向置于金刚宝座塔内的孙中山衣冠冢敬献花圈,并率众行三鞠躬。 中新社 【侨报综合报道】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21日率领代表团抵达北京,22日上午前往香山公园碧云寺,代表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向孙
一桩历史公案的思考--从《欧阳文忠公文》看王安石与欧阳修
作者:田宜弘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欧阳修  熙宁  历史公案  阳文  《宋史》  青苗法  反变法派  司马光  反对派 
描述:条例司奏明并发布的。其目的在于便民利国。“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凡此皆以为民,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亦先王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裒多益寡,而抑民豪夺之意也。”因为
大宗伯与姬蜀郊:三星堆大铜人造型寓意及其他
作者:庞永臣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星堆  宗法制度  铜人  宗庙  《周礼》  蜀国  五帝时代  殷墟卜辞  造型特征  《史记》 
描述:试去打通前人论蜀史之梗塞,初步指出蚕丛是帝颛顼之子,帝舜是蚕丛之嫡玄孙,早蜀三王为姬姓等。
《周礼·大司乐》三大中的五音无商说考
作者:吴高歌  来源:中国历史文物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五音  商音  商调 
描述:本文通过对周代音乐考古发现的四音音列现象分析,认为《周礼·大司乐》记载的周代祭祀用乐中所谓五音无商是无"商音",而非无"商调",从而证明郑注、贾疏是正确的,而后儒的怀疑则是受传统的五音音列理论的影响所致。
“熊郎”乘黄鹤去
作者:暂无 来源:南京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股价剧烈波动或变盘的前夕,指标和量价关系往往会先行巨大变动。反过来说,当主要指标出现巨大变动后,通常股价将发生激烈变动。当前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人气尚未散尽 到周末,深成指人气指标AR急剧上升20%,高度超越了4月以来的所有峰值,几乎接近3月中旬时的水平。沪市及沪深300的该项指标亦达到5月以来
三清山:仙人乘黄鹤去
作者:暂无 来源:皖东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三清山远没有“三山五岳”的鼎鼎大名,可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三清山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最高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它以罕见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道教文化相映生辉,被誉为“江南第一仙峰”。人谓三清山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