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孤鹜已远》连载 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与王安石(三)
作者:暂无 来源:学苑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王安石  连载 
描述:(三) 苏轼初入北宋官场时,被朝廷任命为陕西凤翔府签判。
审视中国士人人生立命的文本——谈郭启宏的历史剧
作者:汪健云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剧  中国士人  剧作家  中国知识分子  人生价值  历史事件  李白  司马迁  王安石  中国知识界 
描述:酸辛和苦难。又由于他多思的禀赋,惯常于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滋味奇异的然而又是必然的士人命运,在历史的沉思中,不断契合着自己的生活发
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西夏建都兴庆府960周年学术研
作者:王天顺  来源: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宋史研究  会议综述  学术研讨会  八届年会  王安石  西夏史  西夏文化  兴庆  史学思想  西夏学 
描述: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八届年会由宁夏大学主办,银川市人民政府、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社会科学院及学术团体宁夏历史学会协办,于1998年8月20至23日在银川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除宋史研究会会员
一九九三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作者:暂无 来源:河北自学考试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作品选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下半年  《五代史伶官传序》  阅读理解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庄子·逍遥游》  王安石 
描述:一九九三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试题一、填史题(每题1分,共20分)、《诗经》分为三个部分。2、《晋楚城濮之战》:“晋侯梦与楚子搏”,晋侯是3、儒家与家,是先秦时期的“显学
一九九四年下半年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作者:暂无 来源:河北自学考试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作品选  河北省  杜丽娘  王安石  《连昌宫词》  下半年  《五代史伶官传序》  圆圆曲 
描述:一九九四年下半年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于后面的○内)、《墨子·非攻上》的主旨
只留清气满乾坤——中国古典诗词中“梅”的意象解读
作者:王雅娟 狄丽英  来源:山东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  王安石  林道  独立人格  中国文化  精神品格  气质  象征 
描述:中国传统文化素喜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如称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松竹梅为"岁寒三友"等。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更是有许多优秀的咏物之作深刻传神地展示着人的精神品格,陶渊明笔下之菊,周敦颐笔下之荷,王维
两宋时期哲学战线上反理学的斗争——读《简明中国哲学史(修订
作者:暂无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反理学  两宋时期  王安石  中国哲学史  “理”  修订本  朱蕉  孔丘  战线  客观唯心主义 
描述:学的斗争,不断地揭露和批判理学的反动性和欺骗性。 今天,我们研究两宋时期哲学战线上反理学的斗争,总结历史上阶级斗争的经验,对于我们彻底揭发批判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继续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中国词学学的奠基人:民国四大词人之三:龙榆生(二)
作者:施议对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汪精卫  朱祖谋  国民政府  词学  夏承焘  民国  南京  汪伪政权  立法委员  王安石 
描述:(二)斜阳烟柳,惆怅凭栏A君:正如你在上文所说,龙榆生毕生功业的成与败,除了能"忍"或不能"忍"以外,幕前的三位男人——朱祖谋、汪精卫和毛泽东,其影
《布衣宰相王安石》影视互动出新招
作者:张树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影视互动  王安石  布衣  宰相  出新  修改意见  办公室  面向对  优胜者  优胜劣汰 
描述:本报讯(张树)著名剧 作家计红绪编剧的《布衣宰相王 安石》一书最近由辽宁人民出版 社出版。为调动广大读者参与热 情,使之与即将开拍的20集电视 连续剧《布衣宰相王安石》相互 呼应,形成良好的书刊
关于列宁评价王安石的一个误引
作者:李存山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王安石  普列汉诺夫  熙宁变法  改革家  革命民主主义  列宁  土地纲领  地理学著作  社会民主  无政府主义者 
描述:长期以来,在我国史学界对王安石及其熙宁变法的研究和评价中,几乎无人不引列宁对王安石的一个评价,即“王安石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我近期因探讨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以及这两次“革新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