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538)
报纸(832)
学位论文(183)
图书(155)
会议论文(6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445)
地方风物 (126)
地方文献 (81)
非遗保护 (41)
宗教集要 (30)
才乡教育 (26)
红色文化 (18)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1(549)
2010(531)
2009(471)
2007(402)
2003(251)
1996(227)
1994(211)
1993(118)
1986(168)
1979(36)
按来源分组
文献(29)
赣图通讯(3)
编辑参考(3)
中华书局(2)
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1)
小学生天地(中年级版)(1)
新语文学习(高中)(1)
今日中国出版社(1)
中国医疗保险(1)
魅力中国(1)
略谈有关王安石的四部著作及其新版本
作者:繁舟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5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著作  版本  四部  中心人物  北宋政治  改革运动  革新运动 
描述:王安石是北宋政治改革运动的中心人物,也是北宋诗交革新运动的中坚人物之一;因此,研究王安石的生平历史和他的著作对于研究北宋时代的社会史和文学史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王安石性命论思想研究(下)
作者:丁四新  来源:思想与文化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孟子  性命说  孔子  性命论  下愚  上智  人性论  荀子  观点 
描述:才、性之分为之辩护和张目。荆公的命观源自孔子的"知命"说,嘉祜年间他的观点变得较为明确,宣扬"乐天知命"之说,并以"尽吾性"、"正己"为思想要点。
江西出版《陆九渊先生全集》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一部研究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的专著《陆九渊先生全集》,近日由江西省金溪县政府出资正式出版发行。 陆九渊,字子静,南宋金溪县人,因讲学江西省贵溪县象山而号象山先生。他创立了“心学”学说,提出“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观点,后为明代王阳明继承发展,形 成了哲学史上的“
江西纪念汤显祖
作者:徐涟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文化  抚州市  纪念馆  《牡丹亭》  学术研讨会  杰出人物  研究现状  创作方法  江西省 
描述:本报讯(记者徐涟)欣逢我国伟大戏剧家、文学 家汤显祖诞辰450周年,10月20日,由文化部艺术 司、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 厅及江西抚州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汤显祖诞辰
江西戏剧与汤显祖
作者:安葵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戏剧创作  戏剧家  积极浪漫主义  《南柯记》  学术研讨活动  采茶戏  社会矛盾  心理观察 
描述:近年来,江西的戏剧创作取得 显著成就。赣剧《荆钗记》、采茶戏《山 歌情》、《榨油坊风情》等先后获文华大 奖。京剧《贵人遗香》、《长剑魂》、采茶 戏《木乡长》、话剧《古井巷》等也都有 较大影响
江西古代的科学家
作者:黄长椿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古代  科学家  木偶  汪大渊  《岛夷志略》  月蚀  钦天监  潞水客谈  临川  朱思本 
描述:宋朝,江西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发达,人文兴盛,出现不少科学家。其
江西十大名医(续)
作者:杨卓寅  来源:江西中医药杂志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痰火  龚居中  十七世纪  后世影响  名医  生卒年代  科学技术  明代  病因病机  证治 
描述:百效全书》、《外科百效全书》等,其中流传至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当推《红炉点雪》。解放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曾出版排印本《红炉点雪》原名《痰火点雪》,是论述“痰
朱熹眼中的“江西之学”
作者:王伟民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之学”  朱熹  学术形象  学术思想史  南宋时期  学术主张  陆九渊  弟子 
描述:象并不好。
江西古代书院述略
作者:胡青  来源:当代江西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书院  清代江西  中国教育史  陆九渊  白鹿洞书院  教学功能  书堂  讲学  文化史  理学 
描述:书堂制定了详细的规条,当代学者认为这些规条是教学式书院规范化的标志。
江西历史上的著名医学家
作者:李蔚普  来源:江西中医药杂志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医学家  中医学  太医院  江西省  伤寒  陈自明  著名  著作者  南昌  妇人大全良方 
描述:九江等專区,而以明清兩代占大多数。其中曾任当时太医院及医学教授等重要官职的,約二十五人左右,曾有著作行世的約有五十家。不难設想:这許多医学家对于我省歷史上的保健事業有著重要貢献,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