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3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0)
才乡教育
(3)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0
(2)
1999
(2)
1998
(5)
1997
(7)
1996
(3)
1993
(2)
1987
(1)
1986
(1)
1982
(1)
1980
(1)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
(3)
江西社会科学
(3)
贵州社会科学
(1)
东岳论丛
(1)
周易研究
(1)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
(1)
文科教学
(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
湖南教育(中旬刊)
(1)
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
(1)
相关搜索词
和谐统一
中学
宇宙
创立过程
圣人
唯心主义
王安石
禅宗
杨简
王守仁
程颐
朱陆之辩
王阳明
程朱
穷理
吕祖谦
唯我论
“致良知”
发明本心
个性化语言
内部结构
哲学思想
主体自我
主观唯心主义
“理”
天地万物
字本义
如来藏
圣人之道
三层面
首页
>
根据【关键词:“心”】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心海一得录:四则
作者:
暂无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黑蚂蚁
黄蚂蚁
陆九渊
“心”
吾心即是宇宙
象山先生
陆象山
蝇子
赤子之心
唯心主义
描述:
心海一得录:四则
《陆王心学研究》简评
作者:
王佃利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陈献章
陆九渊
王守仁
陆王
思想特色
发展过程
“心”
道家思想
本体论
描述:
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一直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兴趣。而在这诸多研究心学的论著中,山东社会科学院刘宗贤研究员所著《陆王心学研究》可以说是引人注目的一部佳作。陆王心学是中国哲学特有的、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庞大而严...
朱陆之辩的哲学实质--兼论陆象山的学术渊源
作者:
彭永捷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陆之辩
《孟子》
学术渊源
“志”
“理”
哲学实质
陆九渊
陆象山
“心”
伦理与道德
描述:
如果把握了这条主线,这一时间跨度较长时期内的哲学理论分野以及这一时期哲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也就进一步明确了。朱陆之辩,也并不局限在中国儒学范围内,它也伴着朱子学与阳明学的争论,传播到了古代的朝鲜和日本。朱陆之带与朱陆异同也同样是东亚儒学发展的一条主线,把握了这条主线,也就把握了整个东亚儒学的学术走向与流变。从哲学史角度来看,朱子与象山究竟在争论什么问题,或者说朱陆之辩的哲学实质是什么?对此,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对儒家伦理纲常的知与行或认识与实践以及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上。例如张岱年先生认为,程朱与陆三两派的争论,是德智关系问题,即道德与智慧(知识)二者孰轻孰重、孰先孰后的问题。“宋明理学中,‘尊德性’与‘道问学’二者孰先孰后成为一个争论的问题。程朱学派兼重德性与问学,提倡‘即物穷理’;陆王学派专讲尊德性,轻视对于事物的认识...
读《闲情偶寄》札记
作者:
杜书瀛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闲情偶寄》
“机趣”
个性化语言
戏曲语言
李渔
语言个性化
汤显祖
“心”
性格特点
《吴宓自编年谱》
描述:
读《闲情偶寄》札记杜书瀛漫说“第一”“第二”寻常人们所称“第一”、“第二”云云,一般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价值的大小、高低,地位的轻重、显卑,譬如楚汉相争项羽最盛的时候,那真是“力拔山兮气盖世”,何等英雄!“盖世”者,犹如现在孩子们常说的“盖帽儿”,不...
陆象山的“收拾精神,自作主宰”
作者:
艾幼光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收拾精神
自作主宰”
陆象山
陆九渊
怀疑精神
个性差异
“心”
“六经皆我注脚”
个性发展
独立自主
天赋素质
描述:
陆象山的“收拾精神,自作主宰”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