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744)
报纸(1219)
会议论文(118)
学位论文(111)
图书(9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517)
地方风物 (1141)
地方文献 (400)
宗教集要 (158)
非遗保护 (40)
红色文化 (14)
才乡教育 (12)
文化溯源 (7)
按年份分组
2014(630)
2013(294)
2012(367)
2011(361)
2006(129)
2004(88)
2003(97)
1997(65)
1995(85)
1992(5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67)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0)
高校地质学报(8)
地质出版社(5)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4)
矿物岩石(4)
中国科技博览(2)
沉积学报(1)
中国区域地质(1)
江西地质(1)
钾玄质岩与铀的深源成矿——以江西钾玄质英安斑岩为例
作者:张树明 王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钾玄质岩  铀矿  深源成矿  岩石学  地球化学 
描述: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铀矿田的英安斑岩属于板内型钾玄质岩类,为钾玄质英安斑岩.钾玄质英安斑岩的形成是源于地幔玄武岩浆的底侵作用,较基性的包体为地幔岩浆残留产物.铀矿化在时空上与钾玄质英安
重力资料深层次处理在研究矿田基底特征的应用
作者:龙期华 冯必达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重力资料深层次处理在研究矿田基底特征的应用
江西铀矿赋矿围岩绿泥石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作者:杨水源 蒋少涌 姜耀辉 罗莉 赵葵东 范洪海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江西铀矿  赋矿围岩  绿泥石  地质特征 
描述:有闪长质的镁铁质微粒包体。前人认为火山活动可以分为两个旋回,分别对应于打鼓顶组和鹅湖岭组(夏林圻等,1992),而最近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火山侵入杂岩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
中国北方、新生代板内拉张性岩浆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作者:阎国翰  来源: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中国北方  中国北方      新生代  新生代  拉张性岩浆作用  拉张性岩浆作用  地球动力学  地球动力学 
描述:分为早第三纪、晚第三纪和第四纪三个时期,以拉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等基性火山岩为特征。中生代和新生代两次岩浆活动存在各自集中分布的特点,分别构成九个岩浆作用集中区。基于上述资料和借助于地幔柱模型,作者
铀矿田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作者:张树明 王蕾 蒋振频 郭国林 刘金枝 安伟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研究意义  铀矿床   
描述:系,密度与均一温度为负相关,而密度与盐度正相关。沙洲矿床-138m标高和-98m标高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平均值为297.3℃和272.9℃,盐度为13.73wt%和11.62wt%,密度为0.86g/cm3和0.87g/cm3;均一温度与盐度之间规律性不明显,密度与均一温度负相关、与盐度之间关系不明显。横涧矿床-3m标高和92m标高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平均值为259.9℃和291.7℃,盐度为13.45wt%和7.95wt%,密度为0.91g/cm3和0.79g/cm3;均一温度与盐度正相关,密度与均一温度负相关、与盐度关系不明显。计算获得邹家山矿床-130m标高和206m标高铀成矿平均深度是860m和550m,沙洲矿床-138m标高和-98m标高为578m和537m,横涧矿床-3m标高和92m标高是930m和950m。与地表标高对比获得,邹家山、沙洲和横涧铀矿床形成后的剥蚀程度分别在320~416m、190~240m、727~902m之间。
铀矿田含矿断裂构造特征
作者:王运 胡宝群 孙占学 李学礼 郭国林 饶明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铀矿田  含矿断裂构造  地质特征 
描述:矿田含矿断裂构造并非整条断裂都是矿体而是呈不连续的脉状、透镜状,其走向主要为NE向,少数为NW向和近似SN向,倾角在35°~80°之间。
南部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作者:庞文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南部  找矿思路  铀矿  构造 
描述:质环境,通过近几年的工作证实相南部具有很好的找矿远景。
西部河背地区铀矿勘查进展
作者:吕川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西部河背地区铀矿勘查进展
铀矿床多期石英的天然热释光及EPR特征
作者:王湘云 章邦桐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铀矿床多期石英的天然热释光及EPR特征
矿田云际矿床构造与蚀变矿化特征
作者:曹小兵 吕古贤 郑光高 姚宏鑫 许谱林 刘荣霞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矿田  成分分析  矿床构造  蚀变特征 
描述:部位控矿。矿区内出露的岩层为燕山轮回喷发岩和侵入岩,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相当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