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135)
学位论文
(68)
会议论文
(31)
报纸
(27)
图书
(2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00)
才乡教育
(71)
地方文献
(1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2
(57)
2010
(57)
2009
(56)
2006
(46)
2001
(24)
1997
(32)
1996
(43)
1992
(34)
1990
(21)
1980
(7)
按来源分组
江西社会科学
(24)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13)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4)
中华文化论坛
(4)
天府新论
(3)
新东方
(2)
中华书局
(2)
教师博览
(2)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
北方文学(中旬刊)
(1)
相关搜索词
区别
《孟子》
陆九渊
哲学
江西省
唯心主义者
心学
易学
哲学思想
程朱理学
程颢
体用
南宋理学
六经注我
伦理观
本心
真理
圣贤
周易
儒学道统
天山
书院
博与约
禅宗
理论形态
天人同一
哲学体系
“格物”
宋明儒学
首页
>
根据【检索词:朱熹哲学之心论及其与陆九渊心学的区别】搜索到相关结果
1135
条
试析李觏诗歌的
哲学
思维
作者:
王群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诗歌
诗歌
哲学思想
哲学思想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
艺术探索
艺术探索
描述:
北宋思想家、哲学家李觏的诗歌创作充满了思想
哲学
方面的思索,既反映了宋代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责任感,也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和朴素的辩证观点。在诗歌艺术方面,他以深邃的洞察力、多样的艺术风格、富有特色
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应是
哲学
层次的发现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索与争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理论前提
思维定势
哲学
层次的发现
实践唯物主义
描述:
用”,它本身即是马克思
哲学
。前者改变了唯物史观的
哲学
基础,导致唯物史观成为直观的机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后者则使唯物史观失去了内在的
哲学
维度而走向实证化。其实。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是马克思创立的新
哲学
从“太极辩论”剖探陆象山晚期思想的道家倾向
作者:
王冰泉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陆象山
朱熹
朱熹
太极辩论
太极辩论
道家倾向
道家倾向
描述:
雨祷雪活动看,陆象山思想上的道家倾向越来越明显了。
论王应麟的学术渊源
作者:
张三夕
杨毅
来源:
浙江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应麟
王应麟
朱熹
朱熹
吕祖谦
吕祖谦
学术渊源
学术渊源
描述:
同时又兼综各家之说。
「朱陆异同争论史」中的保守调和模式-李绂《朱子晚年全论》评析
作者:
蔡龙九
来源:
东吴哲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子晚年全論》
朱陸異同
朱熹
陸象山
李绂
描述:
想上「可同」的内容。另方面,除了说明李绂的贡献之外,亦针对《朱子晚年全论》的内容作出评析,点出此书的贡献及其失误之处。
哲学
应是植根於现实生活的终极关怀-关於
哲学
研究的现状和出路
作者:
陈晏清
石楠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
哲学
终极理想
返本开新
描述:
把握住中國社會的變化,使我們的哲學真正植根於現實生活之中,尋找出具體的達於終極理想的進路,從而重新煥發其青春。
陆象山的理想人格论:[
陆九渊
]
作者:
李听思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家
哲学家
生平事迹
生平事迹
中国
中国
人格
人格
描述:
陆象山的理想人格论:[
陆九渊
]
论
陆九渊
“做人”教育观的理论价值
作者:
周忠生
张逸
来源:
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源
教育观
理论价值
“做人”教育
描述:
评价也以否定的为多。实际上,他的学说不乏唯物主义倾向,其教育思想也不乏积极因
论象山先生的人生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陆九渊
]
作者:
郑晓江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家
生平事迹
人生观
中国
描述:
论象山先生的人生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陆九渊
]
陆象山没有唯心主义认识论:[
陆九渊
]
作者:
龙跃牛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认识论
认识论
中国
中国
描述:
陆象山没有唯心主义认识论:[
陆九渊
]
首页
上一页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