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从苏诗兴象变化看苏轼的生命境界——以《游金山寺》为例
-
作者:丁佳音 来源:湘潮(理论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金山寺》 《游金山寺》 兴象 兴象 苏轼 苏轼 生命境界 生命境界 文化意味 文化意味
-
描述:苏轼的诗歌与苏轼的人格境界历来备受关注,本文拟从苏轼诗歌个案的细致研究来探索苏轼的生命境界。本文主要选取《游金山寺》为例,通过探讨该诗内在兴象运用的变化与张力,以及另外几首与之密切相关的诗歌在兴象
-
非鬼非人竟何物——苏轼《游金山寺》中的“江心炬火”
-
作者:王贻梁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成人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非鬼非人竟何物——苏轼《游金山寺》中的“江心炬火”
-
心中的笔
-
作者:汲安庆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导航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 萧雅 早读 竟然 古诗 背诵
-
描述:(一)早读巡视,突然发现黄鹤和萧雅雅正在亲密私语。我不禁有些紧张,这两个人可是我的得意弟子啊,她们竟然也干溜号的事情,真让人哭笑不得。走近一看,发现黄鹤正在默写本学期要背诵的五首古诗,而萧雅雅看着黄鹤仿佛在欣赏一幅饶有趣味的名画。[第一段]
-
我心中的梅
-
作者:张婉莹 来源:初中生学习(中文阅读新概念)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中华民族 梅花 咏梅 毛主席 宋代 品质 象征 对象 感受
-
描述:我从没有养过梅,但我却见过,而且真真切切地被它震撼了。梅,从古至今都是诗人赞颂的对象,人们把它视为中华民族高贵品质的象征。宋代王安石的一首《咏梅》让我第一次感受了梅;毛主席也写
-
蒜山、云台山应是两座山
-
作者:杨瑞彬 来源:镇江高专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镇江 云台山 蒜山
-
描述:云台山,又名银山,为道教胜地。蒜山在云台山西北,为军事要地。两山相接,中有夹谷小径,系通往蒜山西北麓、玉山附近西津古渡的交通要道。从地理位置、历史记载和舆图等方面详加考证,蒜山、云台山应是两座山。
-
中华老字号 传承新发展
-
作者:暂无 来源:江苏商业会计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华老字号 传承 《滕王阁序》 《牡丹亭》 股东 老板 美景 竹
-
描述:,“四美”是否是《牡丹亭》中的‘美景、良辰、赏心、乐事'”,一食客插说,“鲜、甜、脆、嫩,天下无匹”。
-
追忆似水流年 品赏良辰美景——记皇家粮仓厅堂版昆曲《牡丹亭》
-
作者:轩蕾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粮仓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流 追忆 美景 品赏
-
描述:当600年的皇家粮仓这一物质文化遗产与600年的古老昆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完美结合,我们只能感叹世间竟有如此之机缘,将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古典美同时演绎。
-
“奈何天”释义商榷
-
作者:郭左明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读本》 名句 课文 期刊 美景 月刊 人教版 选本 牡丹亭 解释
-
描述:。《语文读本》对“良辰美景”二句的解释是这样的:
-
柯湘留在她心中
-
作者:兆丹 来源:北京支部生活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民大会堂 《牡丹亭》 副院长 会场 昆曲 剧院
-
描述:2007年10月,在人民大会堂的十七大会场,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杨凤一长发披肩,一身黑色套裙,妆容精致。10月17日,在北京团会场,讨论开始前,有代表问杨凤一,能不能唱一段昆曲。杨凤
-
我心中的刘绍棠
-
作者:李沙铃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文学创作 四十年 知天命 五十年代 文学现象 人民共和国 战士 作品 乡土文学
-
描述:位今年刚跨入53岁生涯的知天命者,在文学的大田里,已经耕耘了40年,不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