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760)
期刊文章(757)
会议论文(79)
学位论文(35)
图书(18)
按栏目分组
地方风物 (1125)
历史名人 (359)
宗教集要 (128)
地方文献 (30)
非遗保护 (3)
红色文化 (3)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403)
2013(159)
2012(186)
2011(160)
2006(42)
2003(24)
2001(22)
1995(19)
1993(15)
1992(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47)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8)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0)
矿床地质(8)
科技信息(4)
资源调查与环境(3)
中国科技信息(1)
广东化工(1)
科学时代(1)
科技广场(1)
东乡洒勒滑坡
作者:张林源 张世伟  来源:自然杂志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灾害性滑坡  甘肃省  地理坐标  岩土体  滑坡灾害  滑坡体  形成因素  滑坡区  兰州大学  张性断裂 
描述:个,死二百余人,毁埋房屋五百多间,八十余户居民中有七十余户被压埋。附近的水库、公路和通
栈桥眺三山
作者:徐翱  来源:金山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栈桥  北固山  三山  金山  扬子江  镇江  景色  长江  彩虹  王安石诗 
描述:”;雄浑质朴的石雕壁画演绎三国风流。 正是春暮夏初时节,冷暖气流交汇,江南气象万千。 或凌晨薄雾漫天盖地,萦萦绕绕,漫步轻移,尾随着一缕缕阳光的浸淫缓缓撩开了神秘的面纱。西眺金山,寺裹。殿宇后堂幢幢
张达:为音乐痴狂
作者:宿淇  来源:分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音乐台  母亲  成都  先天性心脏病  演唱会  工作室  采访  市中心  电视台  记者 
描述:道的成都人,张达的荣辱悲喜,与这个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父母是工人,母亲的性情里有着对音乐的偏爱,她希望儿子能弹一手好钢琴。而张达在被动的接受中,一步步找到自己的热爱。一次偶然,他触到教室
“秃顶的川”应是“秃顶的
作者:周经纶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高中语文教材《风景谈》规定为基本篇目之一。文章里有这么一句话:"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川,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无可更换。"其
从两情“悦”到两情“隔”:《西厢记》与《牡丹亭》的两个
作者:孙陆军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西厢记  爱情婚姻  崔莺莺  张生  老夫人  情感世界  柳梦梅  世俗文化 
描述:《西厢记》与《牡丹亭》是元明时期两大爱情名剧,它们在情感的形态、性质及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本文拟从以上几个层面对两部经典名剧的不同内涵做出分析和比较,并探讨产生这些重大差异的深层原因。
是“罢回乡”还是“拜进京”?——谈谈《泊船瓜洲》的写作
作者:刘岩波  来源:湖南教育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写作背景  王安石  泊船  参考材料  家乡  组织教学  七言绝句  北宋  宋神宗  表达 
描述:“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呢?一般说,只有在离开家乡时再表达这种感情,才是比较符合情理的。如果马上就要回到家乡,
是“罢回乡”还是“拜进京”——《泊船瓜洲》教学一得
作者:刘岩波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写作背景  泊船  家乡  组织教学  教学参考资料  七言绝句  北宋  教材  感叹 
描述:诗人又何须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叹呢?一般说,只有在离开家乡时表达这种感情,才是
祝枝诗谜评文
作者:暂无 来源:家庭科技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谜  右下角  县令  成语  公子  白鹭  小字  谜底  黄鹤 
描述:明朝有个县令,他将儿子的文章给祝枝看,要祝枝题词。祝枝无奈,只得提笔作书。 原来祝枝写的是两句唐
读《游褒禅记》
作者:李博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记》  大段  王安石变法  记游  前洞  慧空禅院  公元  官僚地主  北宋王朝  议论中 
描述:年),考中进士,出任地方官达十七年之久。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北宋王朝的弊病。嘉佑三年(公元一○五八年),他写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改革朝政的措施。虽未引起重视,但是,他却利用自己的权限,在局部地区施行过一些政治改革。
读《游褒禅记》札记
作者:郝廷霖 郝玉珍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记》  王安石  札记  “志”  封建阶级  花山  游记体  古书  改革家  主题思想 
描述: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