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头未梳成不许看”
作者:齐红深  来源:课外语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诗文革新运动  唐宋八大家  诗歌创作  北宋中叶  文坛领袖  王安石  诗文评  古文家  昼锦堂 
描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在散文、诗歌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等方面都有相当高的成就,著名的古文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课标教材古诗文积累
作者:李薇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标教材  古诗文  描写  李商隐  白居易  名句  积累  杜甫  王安石  表达 
描述:课标教材古诗文积累
宋代冗官成灾的史鉴
作者:耿法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宋神宗  冗官  中国历史  官员  廿二史札记  王安石  国家财政收入  范仲淹  转运使 
描述: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这也是宋神宗下决心起用王安石实行变法的背景之一。
暗香
作者:陈江红  来源:泉州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残留  嗅觉  花瓣  现代都市  宋代  忧郁  失灵  唤醒  浮动 
描述:“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沙宝亮用忧郁的嗓子飘洒一路《暗香》,似乎唤醒了我们日趋失灵的嗅觉,而尘封许久的王安石的“为有暗香来”及林和靖的“暗香浮动月黄昏”,也相继从宋代的梅梢弥漫而来,一点一点
好文不厌千回改
作者:李国军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几种方法  “绿”  王安石  文学家  “到”  “过”  “满”  作者 
描述: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写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据有关资料记载,作者在原稿上曾经换过许多字,最初作“到”,后改作“过”,又改作“入”,再改作“满”,最后才选定“绿”字。清人唐彪说:“文章
古诗鉴赏题的几个设问角度
作者:于海生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商隐  贾谊  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  高考命题  汉文帝  求贤  王安石  古典诗歌 
描述:自1994年以来,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的重要考题。从2002年起,又由客观题转变为主观题。题量也加大,分值也增多,测试的角度也逐年变化。三年来的高考试题及各处模拟试题,对诗歌鉴赏,命题者也在逐渐加重考
漫谈“诗眼”和“词眼”
作者:陈志明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眼  形容词  动词  五言诗  七言诗  王安石  采采  薄言  锻炼  完全句 
描述:相传张僧繇画龙,一经点睛,便凌空飞去。诗眼,词眼,有似于此。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微云、河汉、疏雨、梧桐,何等寻常的景物,而孟浩然炼就
大宋文臣的非正常生活
作者:王镜轮  来源:报刊荟萃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士大夫  王安石  宋朝  朝云  儒道互补  文臣  回归自然  文职官员  赵普 
描述:儿游水,鸟儿归林,自由、散漫、诗意、真实。
荣辱兹事大矣
作者:忻文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盐铁论》  中华民族  荣辱观  羞耻心  思想家  文学家  政治家  王安石 
描述:子》中有道“:所荣者善行,所耻者恶名。”欧阳修则在《魏公卿上尊号表》中有言“:不知耻者,无所不为。”可以说,千百年来,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儿女恪守为人的荣辱观,明礼义,知廉耻,见贤思齐,从善如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泱泱华夏才无愧于文明之邦,礼义之邦。而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者: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八耻”者: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这八个方面,以前者为荣,以后者为耻,有破有立,泾渭分明。其中每一“个荣”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每一个“耻”都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个人的命运。“八荣八耻”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
书里书外的苏小妹
作者:汪燕岗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小妹  《醒世恒言》  苏东坡  王安石  冯梦龙  秦少游  才子  秦观  故事 
描述:是苏东坡的妹妹吗?是否嫁给了著名才子秦少游?这些都是很有趣的问题。其实苏轼并没有妹妹,这在他父亲苏洵的《自尤》诗序中记载得很清楚,老苏写道:“盖壬辰之岁而丧幼女,始将以尤其夫家,而卒以自尤也。女幼而好学,慷慨有过人之节,为文亦往往有可喜。既适其母之兄程濬之子之才,年十有八而死。而濬本儒者,然内行有所不谨,而其妻子尤好为无法。吾女介乎其间,因为其家之所不悦。适会其病,其夫与其舅姑遂不之视而急弃之,使至于死。”壬辰年是皇祐四年,即1052年,当时其幼女是十八岁,按宋朝人的习惯,孩子生下来就算一岁,那么她应该生于1035年。而苏轼生于1036年,应该是弟弟。又苏轼有《乳母任氏墓志铭》,云:“乳亡姊八娘及轼”,可知其姐名叫八娘。她是苏家最小的女儿,苏东坡另外还有两个姐姐,可惜都亡于幼年,详见苏洵《极乐院造六菩萨记》一文。苏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