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42)
报纸(495)
学位论文(8)
会议论文(4)
图书(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12)
地方风物 (19)
地方文献 (12)
红色文化 (4)
才乡教育 (2)
非遗保护 (2)
文化溯源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1(102)
2009(49)
2008(60)
2007(38)
2006(33)
2005(16)
2003(14)
2002(13)
2001(20)
1999(10)
按来源分组
黑龙江高教研究(2)
决策探索(2)
教育科学论坛(2)
海内与海外(1)
党建(1)
中国钨业(1)
投资与合作(1)
湖北招生考试(1)
求实(1)
人文杂志(1)
试论范仲淹的改革观点与人才思想
作者:汪长根 沈建洪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政治改革  士大夫  宋太宗  改革主张  保守派  政治家  欧阳修  范仲淹 
描述:。“庆历新政”虽然仅仅搞了一年左右,由于保守派的反对和西线战事而告吹了,然而,这场改革,不仅为后来王安石变法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借鉴,同时,范仲淹在这场改革中所显露的丰富的人才思想,还为后人留下了
略谈王安石敢于改革的精神
作者:唐兆梅  来源: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反对派  改革过程  北宋王朝  “变”  士大夫  规章制度  变化规律  思想  政治家 
描述: 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为相期间实行的变革,无论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是很可观的。他在改革过程中留给后世的一个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不论当时朝野上下反对派的攻击如何猛烈,怨谤如何其多,阻力
改革成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作者:严家其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主观条件  改革成功  客观条件  戊戌变法  王叔文  洋务运动  王安石变法  维新  局性  机炉 
描述:”的旗号下以改革军事技术和生产技术的方式抑制着改革要求的进一步提出。中日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
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应是政府改革
作者:暂无 来源:思想政治课教学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应是政府改革
共青团工作适应企业改革的若干见解
作者:陈相山  来源:中国青年研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共青团工作  企业改革  团的工作  企业团组织  相山  团干队伍  团干部  工作职能  团干素质  深化发展 
描述:,高效的工作方法上来。改革为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团组织应该以积极的姿态引导团干部和青年充分认识改革给共青团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寻找企业改革为团组织发展创造和提供的天地和舞台,以多变形式迎接万变
王安石的人才观与新闻人才工作
作者:卜永清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才观  人才工作  变法思想  新闻  社会变革时期  改革家  北宋中期 
描述:的社会改革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班主任工作应是爱的奉献
作者:梁先霞  来源:现代技能开发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奉献精神  班级管理  职业学校  师生关系 
描述:班主任工作应是爱的奉献
创先争优应是生产经营工作的常态
作者:本刊评论员  来源:中国石化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先争优  创先争优  职工群众  职工群众  基层党组织  基层党组织  党员  党员  深入开展  深入开展  先进典型  先进典型  集团公司  集团公司  加强领导  加强领导  结合实际  结合实际  狠抓落实  狠抓落实 
描述:今年5月以来,各单位按照集团公司党组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动员部署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实际,加强领导,创新载体,狠抓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活动成果。在这项活动中,党员积极参加,职工群众积极参与,有效地促
宋代改革中的左、中、右三派
作者:徐庆全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神宗  司马光  苏武  吕惠卿  当朝  苏拭  老臣  保守派  变法改革 
描述:对当时的那场改革有更深层的了解。
熙丰时期的兵制改革及启示
作者:程民生 郑传斌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兵制改革  王安石变法  保甲法  募兵制  兵农合一  府兵制  军队  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  范仲淹 
描述:熙丰时期的兵制改革及启示程民生,郑传斌改革募兵制是王安石变法的一个重要内容。王安石并非要废除募兵制,他认为保持一支常备职业军队是必要的,但不能完全依靠募兵队伍。为此,宋政府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方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