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66)
报纸(797)
图书(11)
会议论文(5)
学位论文(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647)
地方文献 (15)
地方风物 (9)
非遗保护 (5)
宗教集要 (4)
才乡教育 (2)
红色文化 (1)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89)
2012(160)
2011(205)
2009(135)
2008(93)
2004(50)
2003(22)
1997(30)
1993(11)
1992(14)
按来源分组
东方今报(3)
法律与生活(2)
金融队伍建设(1)
西北美术(1)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1)
新闻晚报(1)
沈阳出版社(1)
科海故事博览(1)
皖东晨刊(1)
河源乡情(1)
湖人显霸王相
作者:斯文  来源:篮球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奥尼尔  篮板球  白巧克力  霸王  半决赛  国王  乐观情绪  比赛中  赛前训练  马刺队 
描述: 4比0,又是那样的干脆利落。湖人队在西部半决赛中的表现,不能不让人对他们的夺冠前景充满乐观情绪。 痛宰开拓者队之后,湖人就开始琢磨如何让国王队被击杀
陆九渊“切自反,改过迁善”的道德教育
作者:杨晓光  来源:江西教育科研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道德修养  陆九渊  思想  三个方面  圣人  自反  本心  剥落  人之初 
描述:,必有以吾心之害。”意思是只要保持、恢复人的“本心”,世上万物道理自明,但是要保持“本心”
唉,荒蛮改 浓情犹在
作者:梁海洪  来源:南方金融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雷州半岛  徐闻县  海南岛  边远地区  汤显祖  回味无穷  封建王朝  银行工作  五十年代  交通闭塞 
描述:少,土地荒芜,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经济极端不发达,自古以来被人视为畏途,为封建王朝流放官员的去处。据县志载,元朝的大戏剧家,《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就被流放到这里。时至民国,徐闻
生生未云 岁晚将安谋
作者:李松梧 孙金桩 张望林  来源:治淮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土流失  王安石  自然界  人均耕地  水土资源  黄土高  长江上游地区  毁林毁草  秃山  耕地资源 
描述:一首寓
“从公觉十年迟”笺析
作者:张海滨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熙宁  罢相  钟山  说法  东坡  知止  金陵  政见 
描述:元丰七年八月,苏轼由黄赴汝,途经金陵,会见了罢相退居钟山的王安石,两人相从甚欢,东坡在此留一月始。《次荆公韵四绝》即写于此时,四绝之三是: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
黄松有不服贪污罪判决上诉
作者:饶智 张有义  来源:财经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一审判决  一审判决  贪污罪  贪污罪  上诉  上诉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辩护律师  辩护律师  原副院长  原副院长  《财经》  《财经》 
描述:诉。
两岸累计贸易额1.03万亿美元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注册会计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峡两岸关系  贸易额  美元  贸易顺差  2010年  贸易伙伴  出口市场  张铭清 
描述: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张铭清9月8日透露,截至2010年6月底,两岸累计贸易额超逾10329亿美元。其中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累计6610亿美元,台湾是大陆的第七大贸易伙伴,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
某方恐王英反正悬赏缉拿
作者:暂无 来源:中央周刊(1928年) 年份:193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某方恐王英反正悬赏缉拿
吟唱天上仙曲 演绎人间真情:记“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之俞玖
作者:颜欢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昆曲  苏州大学  牡丹亭  演出  表演艺术  优秀青年  演员  观众  柳梦梅 
描述:大幕徐开,人声渐隐。一声亮丽的"惊春谁似我?"一个俊秀潇洒的书生从台侧气定神闲缓缓步出,顿时让所有观众为之惊艳。只见他缓板而歌,清声亮彻,四座皆屏息凝神,听者为之魂销。6月1日晚,苏州昆剧院优秀青年小生演员俞玖林的首次个人昆曲专场,在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
前生今世四百年,牡丹国色动人间:汤显祖本《牡丹亭》及青春版
作者:张莉  来源:文学与艺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本《牡丹亭》  汤本《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  昆曲  昆曲  二重人格  二重人格  戏剧之美  戏剧之美  青春之美  青春之美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历经四百年而传唱不衰,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本文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入手.试图从汤本《牡丹亭》以昆曲作为审美载体、杜丽娘形象二重人格的审美价值和青春版《牡丹亭》的戏剧之美、青春之美等几部分对古今两版《牡丹亭》进行解读,以期得到更多的审美感受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