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469)
报纸(2410)
学位论文(188)
图书(108)
会议论文(69)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4044)
历史名人 (3186)
文化溯源 (13)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658)
2012(742)
2010(648)
2009(583)
2007(415)
2006(283)
2005(219)
1991(50)
1986(82)
1981(48)
按来源分组
其它(329)
戏曲研究(95)
剧影月报(48)
中华戏曲(34)
复印报刊资料(戏曲研究)(16)
艺术教育(11)
书屋(7)
中国戏剧出版社(5)
民族论坛(2)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
试议汤显祖牡丹亭》人权思想的表现:杜丽娘形象凸显的人权思想
作者:肖澍娟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权  权利  爱情《牡丹亭 
描述: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所创作的《牡丹亭》是一部极为有价值的作品,它描写的不仅仅是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更值得人们所关注的是作品之中透露出来的一股思想——人权思想,尤其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强烈的体现
试议汤显祖牡丹亭》人权思想的表现:杜丽娘形象凸显的人权思想
作者:肖澍娟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权  权利  爱情  牡丹亭 
描述: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所创作的《牡丹亭》是一部极为有价值的作品,它描写的不仅仅是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更值得人们所关注的是作品之中透露出来的一股思想——人权思想,尤其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强烈的体现
用“青春”的形式演绎经典
作者:李玢  来源: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  昆曲  经典 
描述:由白先勇先生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以新颖的姿态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本文试图通过探讨青春版《牡丹亭》在改编后所独具的一些特点,阐明昆曲艺术的文化价值及对传承中华文化的重大意义。
实景园林昆曲与舞台昆曲的艺术创作比较
作者:张冉 夏华  来源:戏剧丛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园林  《梦回.牡丹亭  艺术创作  比较 
描述:该剧2012年内还将
一生最爱是昆曲
作者:马笑虹  来源:中华儿女(海外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上海昆剧团  牡丹亭  戏曲教育  表演艺术  艺术功力  戏曲电视剧  校长  艺术的真谛  现代传媒 
描述:一生最爱是昆曲
每一个昆曲演员的梦
作者:岳美缇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演员  牡丹亭  “临川四梦”  演出  表演者  观众  风骚 
描述:上昆版临川四梦的演出,汇聚了南北老中青几代昆曲名家的演出阵容,表演者各领风骚,意蕴独特。不过,观众最为踊跃的还是《牡丹亭》。它的演出,不但吸引了观众,也吸引了我们演员,这是因为《牡丹亭》是每一个昆曲
从《霍小玉传》到《紫钗记》:试探两种文类所衍绎的「传奇美感」
作者:傅正玲  来源:兴大中文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  传奇  文言小说  文言小说  昆曲  昆曲  霍小玉传  霍小玉传  紫钗记  紫钗记 
描述:小說、話本、諸宮調、雜劇、崑曲等文類,亦統貫出一脈相承的美感特質。 明傳奇從作品結構到美感精神,表現出抒情文學的特質,湯顯祖的作品深具代表性,唐傳奇的〈霍小玉傳〉先後被他改編成兩齣劇作,他從唐傳奇中所擷取的並不只是故事輪廓,當中更有抒情美感的詮釋與轉化,傳奇之美從〈霍小玉傳〉到〈紫釵記〉正可見其在不同文類中的衍繹。
属于我们的牡丹亭
作者:叶朗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可以说在经典艺术走入现代和高雅艺术走进大众方面做了成功的尝试。青春版《牡丹亭》几次到北大演出,在北大校园中掀起了一阵又一阵“昆曲热”。学生们看了以后觉得美得不得了,他们在网上说:现在北大
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读写月报(初中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  《诗经》  春光 
描述:[剧种]昆曲,[剧情]南宋南安太守杜宝。一心要把爱女杜丽娘培养成大家闺秀。聘请府学生员陈最良为师。命丫环春香伴读,以《诗经》向丽娘灌输“后妃之德”。与父母愿望相反,丽娘一心向往自然。面对大好的春光
关于牡丹亭
作者:王玉章  来源:文学期刊 年份:193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关于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