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杜丽娘性格中“情”与“理”的矛盾冲突及其文学意义
-
作者:高杰 来源: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情 理
-
描述:作为中国古典戏剧舞台上一枝独秀的美艳“牡丹”,《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以鬼之“虚情”对己,以人之“实礼”待世,实现了其人生价值追求的最大化.同时,对人性中潜在的自然性与社会性淋漓尽致地演绎使其不仅在同类文学形象中独树一帜,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审视现实的空间和角度.
-
从“举业八大家”之一到戏曲史上的“绝代奇才”:以《牡丹亭》
-
作者:姚越超 来源:金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八股文
-
描述:曲创作中行文方式和人物塑造两个方面的影响.
-
论《牡丹亭》中的情与理
-
作者:司国芹 来源:江苏科技信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情 理
-
描述:《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作者以情抗礼,让杜丽娘用“至情”战胜了“理”,把批判的锋芒直指禁锢人们精神的封建礼教,反映了人们要求思想开放、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重新审视其中情与理的关系,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释“无梦到徽州”
-
作者:袁啸波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徽州 汤显祖 戏曲家 诗
-
描述:“无梦到徽州”常常被今人引来赞美徽州。此语出自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全诗如下: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
寓“情”于“理”的《牡丹亭》
-
作者:王娟 来源: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情 理
-
描述:长期以来,在汤显祖剧作研究中,人们对《牡丹亭》"情"的理解,各不相同。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所欲建构的实际上是一个"合情合理"的爱情,而非以往论者所认为的"以情抗理"的爱情,是一种寓"情"于"理
-
通变中的《牡丹亭》--在东南大学戏曲名家昆曲学术研讨会上的
-
作者:陈美林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汤显祖 通变
-
描述:传奇《牡丹亭》是汤显祖根据前人的笔记、话本所提供的素材重新创作而成;它之所以能以昆腔演出,则得力于叶堂对宜黄腔的改制。可以说,传奇《牡丹亭》是文学、戏曲“通变”的产物。目前出现不同的演出本,正
-
论《紫钗记》的思想意蕴
-
作者:李秋新 来源:甘肃高师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记》 评价 戏剧 汤显祖
-
描述:在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戏剧创伤中《紫钗记》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剧作取材于康传奇《霍小玉传》,又有较大的改动,其理想的追求与批判现实的精神鲜明、突出。它与明代中叶文学 主流相呼应,具有一定的创伤
-
“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辨──读《陆九渊集》札记之四
-
作者:涂宗流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 天 人 人 太极 太极 阴阳 阴阳 理 理 心 心
-
描述:主宰”,以张扬人的主体意识。
-
纳兰性德《通志堂集·经解序》注释(续四)
-
作者:罗星明 来源: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秋》 纳兰性德 通志堂集 王安石 《春秋集注》 三传 《郡斋读书志》 《左传》 白鹿洞书院 叶梦得
-
描述:经解序三孙泰山春秋尊王发微序宋,晋州孙明复先生庆历间隐居泰山,学《春秋》,著《尊王发微》十二篇①以教授弟子。范文正、富文忠两公②言先生道德、经术宜在朝廷。召拜校书郎、国子监直讲,后官至殿中丞而卒。方先生卧病时,天子从韩忠献③之言,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家录...
-
本院咨行政院文(据铨叙部呈为前经依法审定合格之东北四省流亡
-
作者:暂无 来源:考试院公报 年份:193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本院咨行政院文(据铨叙部呈为前经依法审定合格之东北四省流亡